貼春聯是漢族人慶祝春節的第壹件事。每當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兩側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亮麗。
表達壹家人對新壹年的美好祝願,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或者和中華民族的紀年文化有關。春聯上嵌有十二生肖動物的名字,如鼠、牛、虎、兔、龍、蛇、馬、羊,如“錦鯉魚飛賞袁誌”。襄陽跪而感親恩”等。
有些春聯還註重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的不同“幸福觀”。
第二,貼春聯,給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春聯又叫門聯、春貼、對聯、對聯、桃符等。它們以工整、對偶、凝練、細膩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表達美好祝願,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到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選壹副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擴展數據
春聯的起源
春聯起源於符濤(周代在大門兩側懸掛長方形紅木板)。據《後漢書·禮記》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寫著鬼神申屠、雷宇的名字。
“正月初壹,桃作入戶,神仙有名,百鬼畏之。”故清代《燕京時年》記載:“春聯,即符濤也。”五代十國時期,在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題寫對聯。
《宋史·蜀家》說:後蜀宗師孟昶,請學士辛在紅木板上題詩壹首,“因其非工,故假裝寫雲:‘新春來,甲節慶長春’”。這是中國第壹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被稱為“符濤”。王安石的詩《壹月天》中有壹句“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
到了宋代,桃符由紅木板改為紙,稱為“春貼”、“春聯”。這種習俗起源於宋代,流行於明代。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