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因:2017年之前,大量新能源汽車品牌湧現,正是2017年之後,新能源汽車的資質牌照越來越難獲得。
資質審核趨嚴: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中,存在PPT造車騙取融資補貼的情況。
產能嚴重過剩: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售77.7萬輛,與當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相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
新車生產企業資質申請難度較大。
在下放權力給地方政府的同時,國家發改委(NDRC)在汽車行業準入和投資的準入標準方面也對地方政府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的投資項目管理。
比如第四章第十二條提出,項目所在省份新能源汽車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充電樁的樁車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現有投資項目已建成投產。而且文件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多項“高標準”要求,遠遠超過目前的技術水平。
換句話說,如果壹個地方企業目前的純電動汽車發展不達標,那麽地方政府就不能批準新的純電動汽車項目。對於很多省份和企業來說,這種“苛刻”的要求堵住了造車之路。可見汽車工業落後的省份在純電動汽車浪潮中很難彎道超車。
記者註意到,現有獲得資質的15家新能源企業覆蓋了13家產能相對較高的區域,對區域歸屬的要求也將對後期入駐企業的選擇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