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在明代極為流行,是典型的便服。明代以道教為國教,道袍從皇帝到文人都被視為主要的日常服飾之壹。袍的形制為:直領,大翻領,右翻領,大袖收,領飾白領,衣身左右下擺,前翻領兩側(大翻領和小翻領)用內擺連接,打褶後縫在後翻領內側。
道袍也分為兩個系列,即制服和法衣。主要的制服是長袍和道袍。外套袖子壹英尺四英寸寬,右腋窩開口,兩條飄帶;中國夾克大多是雙排扣的。道袍,也稱為“羅德”,類似長袍。袖子超過壹英尺八英寸寬,它們是藍色和藍色的,象征著東方太陽的天空和大氣。
擴展數據:
道袍在明朝非常流行。幾乎是文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稱這種衣服為道袍,因為文人懂得很多。隨著時尚的變化,長袍的長度和袖子的寬度經常改變。到了明朝末年,長袍的“大袖”已經發展到了誇張的程度,衣服短到膝蓋,袖靴交接。
服裝的特點:
壹種是“不隨俗而動”,也就是說,無論社會上的人穿什麽衣服,道士都保持衣服不變,這其實是道家特立獨行性格的壹種表現;
二是“無異服”,穿黃帝制作的衣服,即漢族服飾,不穿其他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幾千年來變化不大。
百度百科-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