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給自足:傳統社會的農耕經濟以壹家壹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經營規模小,所以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滿足自身的需要。
2. 封閉性:由於人們和市場的聯系甚小,對於外界的變化僅僅通過人們的道聽途說來感知,同時農耕經濟以鐵犁牛耕為主要方式,精耕細作,人們的大部分時間又被束縛在土地上,跟社會的交往就更少了,因而封閉性是不可避免的。
3. 落後性:由於農耕經濟以人力和畜力為主要動力,限制了生產的發展,在封建社會後期,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但是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傳統社會壹直缺少大量的經濟資源,因而造成中國農耕經濟的落後性。
4. 持續性:在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中,自然經濟壹直占據主導地位,雖然在封建社會中期商品經濟有較大的發展,但是中國傳統農耕經濟壹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直到鴉片戰爭後才發生改變。
5. 脆弱性:由於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都以土地為基礎,因而土地兼並現象嚴重,加上貧富差距過大,壹旦遇到饑荒、瘟疫等自然災害,窮人便會失去土地,從而對農耕經濟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