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還不如在袁慶華胎體外面補胎。有時候需要側身看才能看到界面。壹般不需要內部補胎。可見界面擠壓泥渣。有些器皿可以用接縫處擠出的泥巴擦拭。
3.袁慶華的器物底部基本都是先平足,再挖足。有深型和短型兩種。
4、胎底手工修補系統,先挖後切。手動刀具壹般由外向內逆時針切割,形成螺旋痕跡,中心閉合,大多有明顯的切割痕跡。不排除偶爾會有左手工匠順時針切修底部。
中間的切割因切割手法不同而不同,有的是平的,有的是留有突起。
5.元末有壹個先切腳再整平的過程。
所以有些器物底部有螺旋和跳刀兩種痕跡。
6,袁清華有壹個挖的不夠的平底,大的小的都有。挖掘不夠可能有很多原因。目前平底裝置的底部外圈大部分是斜切的。偶爾不傾斜,估計是設備漏挖了。
7.元青花的罐多為平底淺圓足,寬而短,平底,兩邊斜切。到了後期,腳底修復得更為順暢,類似於明初。
8.元青花梅瓶多為平底淺圓有旋切痕跡,後期有刮底痕跡。
9.玉壺春瓶及其各種癭變形瓶圈足高,多為喇叭口,切底平,部分圈足深。
10,盤圈短淺,腳端窄,不上釉。有些小盤是平底的,有些大盤是平底的,有支撐的。
11.碗圈略高,平底兩側倒角,有或沒有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