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走進非物質遺產,探尋文化之根
團隊深入祁東縣當地,對漁鼓、魚燈籠、祁戲、三官多米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調查。該團隊訪問了13名非遺傳承人,並對遺產基地進行了6項研究。團隊通過學校座談、人物訪談、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當地現階段非物質文化的傳承現狀,探索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創新之路。
(二)文藝造福人民,青春閃耀城鎮鄉村。
實踐期間,團隊攜手啟東市團縣委、啟東市啟聚演藝有限公司開展了“公共文化進村入戶惠民”、“夏日音樂節”等演出活動,先後在白蒂鎮水坪鎮王家坳、白蒂村、縣人民廣場演出。通過註入紅色文化、打造節目、配樂讀詩、群唱紅歌、動感舞蹈等節目,呈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表達年輕人努力工作、為祖國貢獻青春的意願。
(3)公益課堂的鄉村美育何時進行。
在實踐期間,團隊開展了多次“非遺文化進課堂”美育課。課堂集聽、說、舞、唱於壹體,以激發學生興趣、強化體驗感和視聽感為目標,將本土非物質文化帶入鄉村音樂課堂,從而加深聽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將非物質文化融入看得見、可親、可參與的現實生活。
(四)紅色歷史研究中文學與旅遊融合的新思路
團隊走訪太和塘鎮中國紅軍著名將領、革命烈士王汝池故居,追尋偉人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走訪當地政府、企業和菜農。了解當地特色黃花菜產業的發展規模,觀察和傳承古老的制作工藝;走進田間地頭,在勞動體驗中踐行“寬容含蓄、頑強拼搏、與人為善”的黃花菜精神;基於專業知識,與當地政府就如何在鄉村振興中挖掘和開發當地紅色旅遊文化資源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