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國農歷的起源和制定是什麽?

中國農歷的起源和制定是什麽?

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又有陰歷、華歷、夏歷、漢歷、國歷等名稱,是壹種陰陽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我國傳統歷法比西方歷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歷法的年份。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歷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歷始於黃帝時代。農歷陰陽合壹的歷法規則壹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常用術語

黃經:是在黃道坐標系統中用來確定天體在(天球)地球上位置的坐標值、***分成360度、在這個系統(天球)地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太陽移到黃經0度為春分、移到黃經90度為夏至、移到180度為秋分、移到270度時為冬至。

歲首:現通常用“歲首”來稱呼歷法的首月首日。其實嚴格來講,“歲”是幹支歷特有的概念,歲即“攝提”,又名太歲,“歲首”原始含義是攝提(太歲)的首月首日,即立春。陰歷是以月相朔望變化為壹個月,陰歷的首月首日多稱為“元朔”。

平氣: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將壹周年時間(回歸年)24等分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的平均天數為15.22天。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 ?農歷

  • 上一篇:中國元素有哪些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三次重要的中外文化融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