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下:
春節、元宵節、龍擡頭、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臘八節、冬至節、祭竈節、除夕。節日不同,蘊含的寓意也不—樣,各地的習俗也雖有差別,但出入不大。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壹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壹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春節起源上綜合原始信仰、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後世節俗遺跡來看,由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的。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壹月壹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壹月壹日稱春節。
時間:原始意義年節是幹支歷的立春,後來演變為夏歷正月初壹(即農歷正月初壹)。現今春節時間為:狹義農歷正月初壹,廣義農歷正月初壹至正月十五。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