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從未停止過對生與死的思考。
說到這個話題,不得不先從我最喜歡的動畫電影導演今敏說起作為引子(前方高能預警,有關於千禧女主角的超級劇透)
2010年8月,今敏因胰腺癌在東京去世。
今敏葬禮當天,現場響起了千禧女演員的ed,被認為是當時最適合現場的ED。可以看出,今敏用《千禧女主角》來表達他的野心,並貫穿了他的壹生。
千代子壹生都在詮釋“追求”的意義,不僅是千代子對愛情的追求,也是今敏壹生對純粹藝術的追求。
今敏於47歲去世,在他最輝煌的時候離開了人世。他的榮耀永遠長存,永遠凍結。他的人生沒有走下坡路,沒有逝去,他有的只是永久的美麗。
我會放下筆,對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心懷感激。我先走了。"
今敏安靜地走著,安靜而穩定,隨意,但不拖泥帶水。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冥想。如果每次我睡著的時候,今敏這個夢想家是不是在天上為全世界的人們編織著壹個又壹個美麗的夢?
而日本文學中的死亡美學是怎樣的?聽邊肖的話,慢慢和妳討論。
死亡與美麗的糾纏貫穿古典日本,所以在古典日本文學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經歷了二戰的日本卻把死亡與美麗分開了。
了解日本現代文學傳統的觀眾應該知道,流氓學派和阪口安吾的墮落論,指出了日本自古以來為了克服生死恐懼而依附的意識形態。其實這是壹種逃避,壹種不必為生活負責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