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也叫五行學說,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壹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五行概念始於《尚書》,單純地指代水、火、木、金、土五種常見的自然物質材料;後經春秋戰國至兩漢的發展演變,在相生相克思維的基礎上,又附之於陰陽、四時、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壹個完整的五行系統模型。
學說應用: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的運行(運動)和循環生克變化所構成,常視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五行在人體來講,代表五臟六腑,各有所屬;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臟,這十基本的,壹定要非常熟。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創的,它光輝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有極重大的促進作用。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