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到處都是火和草。勤勞聰明的傈僳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很早就發明了火草編織技藝,並在這個民族中代代相傳。傈僳族自織布俗稱“火草布”,是將山坡上采集的火草葉子背面的薄膜撕掉,將麻桿的皮剝掉,分別撚成線,再用編織架編織成布。
德昌傈僳族的編織技藝非常獨特。編織的時候有兩個梭子,壹個是火草線,壹個是麻線,然後兩者交織。整個生產過程要經過挑、撕、切、烘、淋、泡、理、漂、繞、織等20多個加工環節,每壹道工序都是由他們親手完成的。
火夏布的編織工藝和手工織布是壹樣的,不同的是編織用的材料不同。混合紡成布,制成女裝、男式內衣和挎包。
火草編織工藝是德昌傈僳族在長期勞動生活中形成的藝術結晶。是傳統文化和民間技藝的瑰寶,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壹定的歷史價值。
2013德昌傈僳族火草編織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4年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