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壹,是早期的草書,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產生於東漢末,是從章草變化來的。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
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壹種書體。它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壹種體段。
唐朝張懷瓘稱之為“既隸書之捷”,是由隸書的簡捷寫法發展演變而成的,是隸書草化或兼隸、草於壹體的壹種書體,也可以說章草是草書中帶有隸書筆意的壹種書體。
擴展資料:
章草,筆畫簡直、用筆源自篆隸,雖然在字法上已漸趨規範,但筆畫意趣上仍處於不成熟的初創階段,如“平復帖”、“濟白帖”和簡牘中的草書墨跡。
其最根本的用筆方法基本延續了篆隸書的平鋪直敘,運筆過程中體現出拖和絞轉的特點,註意點畫線條的遲澀感,結字靈動和變化,縱橫交錯、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線條用得較多,整體上有渾樸爛漫的色彩。
有人將這些書體稱之為草篆、草隸、隸草。總的來講,這些書跡應該稱之為篆書或隸書草化的產物,或稱之為草書的雛形,它們都是草書最古老的形態,是章草藝術的源頭,是章草藝術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