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體”。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作為壹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壹片新天地。
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中的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擴展資料: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楚辭”的不斷傳習、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楚化。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
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跡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曲、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
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壹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詩經》)以上”(《漢文學史綱要》)。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為其編劇《雷電頌》,以紀念其事跡。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