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壹,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幹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因色彩中沒有紅彩,故名 "素三彩" 。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歸結為兩種含意:壹種為該器使用“素胎”(又稱“素燒胎”)燒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出於以上原因,該工藝在陶瓷制作中經常使用。另壹種是古代有“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該器所用色釉以“素色”為主,故名。
從目前的資料看,景德鎮素三彩的燒制當以明代成化制品為早,正德時的最好,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細潤,色澤濃艷厚實,紋飾灑脫自然,有明壹代,十分突出。清代康熙朝的素三彩器極負盛名,對成化、正德兩朝的三彩瓷和嘉靖、萬歷色地重疊工藝多有繼承,還燒成了釉上藍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此外還發明出在素胎上刻劃出紋飾輪線,繪以圖畫,塗以釉彩,其工藝標新立異,品種豐富多樣,質樸雅潔,黃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復交替使用,變化莫測而頗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