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德教育過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從德育過程的內涵來看,構成德育過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標、內容、方法、環境以及德育過程調控等。
其中,教育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教師與學校的團隊組織、學生會、社會文化團體和家庭,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則包括個體教育對象和各種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團體教育對象。
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的品德是在各種實踐活動和交往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因此,社會實踐活動同樣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這種途徑包括生產勞動、勤工儉學活動、社會政治活動等。
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是學習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經常性活動。校會是對學生集體進行教育的壹種途徑。周會主要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時事政策教育。晨會壹般每天早晨進行,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