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各種外來思想的沖擊,許多中國人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壹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都提倡它,廣大的聖賢在他們的言論、思想和作品中都有所體現。比如《詩經》中的遠方孝子,感嘆自己“喪父母,生我”;而社會上卻存在著很多父母“老而不養,老而不孝,老而不敬”甚至打罵、遺棄、殺害父母的現象。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要改變這種現象,我覺得還是要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找。今天,我們“絕不是要恢復封建孝道,更不是要提倡‘以孝治天下’,而是希望在全社會營造壹種孝老敬老的風尚。”
有利於豐富國人的思想。面對日益膨脹的物質財富,中國人的精神更加空虛。同時,受各種外來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思想顯得無所適從。通過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
有利於中國民族精神的形成。歷史上,中國人民以“勤勞、善良、善良、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為世人所稱道。今天,我們在構建當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時,雖然要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但我們的主要視野還是應該在國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其合理性,因為它能促進歷史上壹個又壹個強大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