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報是後來的事情,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主要是官報,從中央到地方發行。到了宋代得到了發展和完善,稱為地寶,由駐京官員發放。後來,受影響和啟發,人民開始經營小報。雖然不是官方的,但很多都是手寫的,但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深受吃瓜群眾的喜愛。
所以不是說古代人不辦報,而是不能像現在這樣專業全面。首先,紙張和印刷技術限制了報紙的發行。這壹塊成本很高,普通階層買不到,只能小範圍鋪開。而且古代的輿論遠沒有現在這麽自由,讓人不可知,所以不敢隨便寫,也不敢隨意散發。想想這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至於記者,只能向各種古代作家致敬。春秋時期有專人負責收集,主要記錄與君主有關的各種會議和重大事件,然後出版或歸檔。這就是記者的雛形!古代史書中也有大量有價值的新聞,值得探究。
所以,報紙是生產力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事實上,現在傳統的紙質媒體正在逐漸衰落,網絡傳播以更廣泛的受眾和更快的速度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這就是通訊手段不斷進步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