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米粉為手工制作,選用當地優質晚米,經浸泡、磨漿、濾幹、煮_、春_、拌粉、壓絲、漂洗、攤曬、紮把等工序精制而成。主要產地為水邊鎮龍下、北坑、下痕、武溪及羅田鄉袁家、張家等地,尤以龍下、北坑壹帶所產為佳。民國時,傳統米粉是大宗出產貨物。每天挑上街頭賣的米粉有數十擔,多集中於水東門壹帶。民國38年2月《江西省各縣重要物產調查》載:峽江縣年產米粉幹100噸.全年運銷南昌、吉安、贛州等地65噸。解放初期.傳統米粉產量仍較大,1950年全縣年產250噸。1953年糧食實行統購統銷後,農家傳統米粉生產受到限制,產量大為下降.僅由糧食部門拔出部分糧食給農戶定點加工生產。中***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實行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部分農民恢復傳統米粉制作,因而湧現出壹批米粉生產專業戶,有的地方還辦起了聯戶加工廠。傳統米粉質地潔白、細嫩、柔滑。既可炒、煮、蒸,也可油炸、涼拌。質量上乘米粉,有久煮不糊.久炒不碎特點。
上一篇:如何分析餐飲行業市場?下一篇:到底什麽是五聲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