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因地而異,有大有小,有粗有軟,多種多樣。
小嗩吶:桿長22 ~ 30厘米。最常用的是桿長23厘米的那種(又稱“三腮”)。
中嗩吶:桿長32 ~ 40厘米。最常用的是長37厘米的那種(也稱“黑極”)。
大嗩吶:桿長42 ~ 57厘米。最常用的是壹根長50厘米的桿子(也叫“大桿子”)。流行於東北、山海關、冀東等地。哨子由蘆葦制成,哨片多為口袋狀,聲音低沈宏大,常用於演奏大型音樂。
嗩吶,中國雙簧木管樂器。早在公元3世紀,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嗩吶從東歐和西亞傳入中國。它是世界上雙簧管家族的壹員。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嗩吶有其獨特的氣質和音色,成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
嗩吶音色雄壯,管身多以紫檀木、檀香木制成,呈圓錐形。頂部裝有簧片制成的雙簧片,通過銅芯與管體連接,下端套有銅碗。帶鍵嗩吶還配有半音鍵和高音鍵,擴大了音域,增加了樂器的表現力。在臺灣省,叫倡導;在南方,它是“八音”樂器之壹。在河南和山東,叫小號。傳統嗩吶有《百鳥朝鳳》、《豫西二十八板》等經典曲目。
高音嗩吶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曾用於民間鼓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經過不斷改進,發展成為傳統嗩吶和鍵盤嗩吶,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成為壹種獨特的獨奏樂器,音色豐富的中低音和低音提琴嗩吶,多用於民族管弦樂隊和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