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萬俊人指出,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之壹。從歷史上看,今天中國的生態惡化是500多年世界現代化運動的副產品,也是近代以來中國在現代化的追夢之旅中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對此,應該從歷史和哲學的雙重視角來審視。同時,要以足夠的倫理智慧理解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並據此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壹是樹立清晰、完整、長遠、科學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實現觀念上的轉變;二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切實把生態文明的基本制度安排轉化為政府的政治責任和全社會的基本義務;第三,全社會成員要自覺行動起來,參與到“美麗中國”建設中來。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壹方面要倡導人的價值,另壹方面要尊重自然的價值,遵循自然的客觀規律。”山東省道德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基地學術帶頭人、山東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賈英健認為,只有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才能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美麗中國”早日實現。
與會學者認為,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中國傳統的儒道文化,還是西方的倫理思想,都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如何在學術層面充分挖掘上述思想資源,對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