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傳統大腿假體:采用殼式結構,接收腔為圓錐形並插入,需用帶懸吊。傳統的大腿假體根據承窩的材料主要有鋁制大腿假體和皮質大腿假體。這種假體雖然制造成本低,但其裝配工藝比較陳舊,接受腔的適配不太合理,而且比較笨重,所以已經基本淘汰,只為少數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制作。
②殼型組合式大腿假體:組合式大腿假體是8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初期多為殼型假體,膝關節采用塊狀結構。這類假體采用樹脂復合材料抽真空形成接收腔,充分接觸,承受關鍵部位重量;膝蓋、腳踝、腳及其連接件均為標準件,便於組裝、調整和維護。接收腔的口型根據生理和解剖要求制作,承受能力合理;接收腔的下端裝有排氣閥,通過接收腔與殘肢之間的負壓使假肢(也稱吸吮式大腿假肢)懸空,無需腰帶等懸掛裝置,穿脫方便。對於殘肢情況太差或患者不習慣佩戴吸引接收腔,也可使接收腔接觸不完全(特別是殘肢末端),可加帶懸掛。
③骨骼型模塊化大腿假體:現代的模塊化假體壹般采用骨骼結構,即標準的模塊化關節、連接件和支架為內骨骼狀,外觀更逼真,配以裝飾性軟泡沫和針織襪。隨著膝關節等部件向多功能、高強度、輕量化的不斷改進,假體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