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舞獅子寓意著吉祥如意,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如今已經可以說是壹種文化傳承,已經成為了壹種藝術門類,舞獅也同樣寓意著吉祥的來到。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壹同帶回的貢品。在我們文化裏,龍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
舞獅子的由來
民間舞獅子並沒有很特定的日期,每逢節假日或集會慶典,民間都會以舞獅來助興,而元宵佳節也是適合舞獅的傳統節日,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壹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這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