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祖先節、鬼節、秋節、十月壹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會在這壹天提供禦寒衣物,以紀念他們死去的親人。
農歷十月壹日,是進入寒冬後的第壹天。古代有送衣服、祭祀、開竈等習俗,提醒人們註意寒冬的到來。這壹天,婦女們要拿出棉衣,送給在遠處鎮守邊關、服徭役的親人。在給親人送寒衣的同時,逐漸發展為給祖先和死者送寒衣。
相傳寒衣節起源於周朝。《詩經》記載“七月生火,九月贈衣”,意思是農歷九月天氣逐漸轉冷,人們開始購買禦寒衣物過冬,所以寒衣節也被稱為“贈衣節”。由於十月剛入冬,九月給衣過早,這壹習俗在宋代移至十月朔天。
典故和傳說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壹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水稻收割入庫的時候。“是月,天子始秋”(《禮記·月令》)。天子告訴老百姓,冬天到了。據說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表示對天氣的順應,他在十月初壹做了壹個“贈衣”的儀式,把。
南京民間諺語說:“十月穿棉襖,吃豆湯禦寒”,“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在添衣禦寒的同時,也給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送去冬衣,以示關心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