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農歷的29日或30日,這是由於閏年。
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也是放燈籠的時候。
清明節;中國二十四氣之壹,因閏年、閏月而無固定的月、日;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臘八節:臘月初八,即十二月初八。
辛亥革命後,中國開始采用西方的公歷,俗稱“新歷法”,與中國的舊歷法相對。1949後,正式采用歷年。農歷,也叫陰歷,是根據月亮繞地球轉的規律制定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歷法都是陰陽合璧,壹般稱為“陰歷”。很多人認為農歷就是陰歷,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與陽歷相比,農歷的時間每年大約相差十壹天。如果完全按照農歷,五年後夏天過春節。農歷根據太陽的位置將壹年分為24個節氣,便於安排農業生產。所以二十四節氣來源於農歷,不是陰歷。然而,除了清明節,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都是根據農歷設定的。
然而這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壹個偉大的發明叫做“定閏法”。每19年有7個閏月,有閏月的壹年有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睿智的古人用閏法填補了農歷和陽歷的時差,用陽歷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