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獅也叫“醒獅”。它脫胎於唐代的宮廷舞獅。五代十國以後,舞獅文化隨著中原移民傳入嶺南。自明代以來,舞獅運動在廣東出現,它起源於南海(今佛山市)。2006年,舞獅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史料記載,廣東南海是石楠最早、最真實的出生地。
明初南海就有專門制作舞獅、鑼、鼓、鈸的能工巧匠。舞獅必然會在附近的集市、村落、節日或重大節日上演,成為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四鄉及鄰縣大多購買佛山的獅子和鑼鼓,使得南海的舞獅技藝得以傳播和普及。
北獅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流行的壹種傳統舞獅技藝。北獅和南獅的結構、形態和舞技有顯著的不同。無論是北獅還是南獅,都是多姿多彩,充滿舞蹈傳統民俗文化。著名的北方獅子包括安徽的青獅和河北保定的雙獅。
中國的舞獅起源於“北獅”。相傳北魏時(公元386-534年),武帝遠征甘肅河西,俘虜胡人多達10萬人。魏武帝用跳舞來娛樂胡人。胡人雕獸首,兩大五小,身著獸服,集八樂,三十余勇士在禦前起舞。漢武帝非常高興,賜他“北魏瑞氏”的名號,並允許俘虜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