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我國南方還是壹個地廣人稀、生產落後的地區,多采用火耕、水耕等粗放型耕作技術。簡單來說,火耕水就是燒雜草,灌溉水種水稻?這在很多歷史書上都有記載?
《平淮書》引用漢武帝處理山東災民的聖旨:“江南火耕,將饑者食於長江與淮河之間?”
七八百年後,《隋書地理》記載江南水田耕作方式時,還說是“江南風俗,火耕水,食魚米,漁獵為業”?
從上面的記載來看,從漢代到隋,這壹時期的南方水田耕作,在《鹽鐵論·通幽篇》、《漢書·武帝紀》、《漢書·地理》和六朝的許多詩文中,都有“燒水田”的概括。
初唐時,仍有人稱江南為“烏鳳傾之,烈火耕水”?這種耕作方式已經延續了800年甚至更久沒有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