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代的建築都有壹個特征,那就是,無論建築有多高,在沒有釘子的情況下它們非常結實牢固,主要是因為運用了榫卯。榫卯是古代建築、家具的常見結構模式,它有點像小孩子的積木,有凹凸的部分,將這些部分連接起來,就十分穩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智慧以及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
壹、 榫卯的分類能看到明顯痕跡的就是明榫,相反則是暗榫,壹般來說暗榫要比明榫難很多。燕尾榫的地位很高,造型很像燕子的尾巴。套榫壹般有榫和榫眼,比較容易拼接。各種榫卯的結構裏蘊藏著道家裏的陰陽思想,這種技術可以無縫連接木塊,十分穩定,就算震動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二、 現在榫卯逐漸被取代過去榫卯結構在紅木家具中是最常使用的,但現在廠家已經減少了對這種結構的使用頻率,原因在於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可以代替的材料和工具也變多了,而榫卯結構需要老工匠才能完成,在花同等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條件下,大多數人都會放棄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自戰國時期就被很多人加以運用,我們熟悉的紫禁城也是因為它,在經歷許多地震之後依然完好無損,就連仿古宮模型也成功接受了劇烈晃動的考驗穩立,這都足以證明榫卯結構的強大。榫卯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是我們國家工藝文化精神的傳承,是我們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果有機會,希望我們能夠重新拾起榫卯,用心去學習去體會,我相信,它背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和工匠精神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思考,我們也可以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