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石等於十鬥,壹鬥等於十升,壹升等於十。
在四種計量單位中,“都史”和“鬥”是最常見的,“是”和“和”不常用,因為它們太大或太小,與普通人的生活無關。所以“登高”“鬥”的成語、慣用語很流行,比如:登高王,天天鬥金,扛壹桶車,五桶米不彎腰,海水不鬥。
擴展數據
古代的計量單位是容量、長度或重量的古代單位。常見的容量單位有石頭、豆子和迎賓;常見的重量單位有石和鈞;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簡、解、舍、旬。
古代單位制
中國有悠久的度量衡歷史。據古書記載,從夏朝開始,不僅有了計量器具,還有了計量體系。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制度混亂。戰國後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從混亂到統壹的發展趨勢。秦、隋統壹全國後,都采取了統壹度量衡制的措施。特別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對中國後世的度量衡制度影響深遠。唐、宋、元、明、清、民國建立了度量衡制度,但清末民國度量衡制度極其混亂。雖然民國頒布了統壹計量法,但國家度量衡單位制並不統壹。
參考數據
古代計量單位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