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補啥",僅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這種以動物臟器來調補身體的方法,來源於中醫治療學中的食療法,對於西醫來說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西方人是不食用動物內臟的。 食療法在商朝的《湯神論》中已有記載,《神農本草經》更是對其功效及應用進行了詳述。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發現了動物內臟和人類內臟無論在組織、形態還是在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他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以臟治臟"和"以臟補臟"的學術觀點,這就是中醫食療中的壹個很重要的法則"以形補形",俗稱"吃啥補啥"。 古代宮庭中的藥膳有"牛鞭"這道菜,是填精壯陽之品,冬季適量久服,可補腎育陽,強筋壯骨。民間的藥膳有"豬腰煲杜仲"(冬季服用),中醫認為豬腰填精補腎,杜仲溫陽補腎,兩者配伍,最適宜輔助治療由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核桃仁煲豬腦"(冬季服用),可以養腦益智,有助於小孩的生長發育,對長期用腦的知識分子起到補腦的作用。"夏枯草煲豬肺"(夏季服用)可以潤肺泄火。 現代醫學對中醫的食療法作了較為科學的鑒定:其壹是營養作用。如動物腦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質,對人體中樞神經有作用,可治療頭暈、偏頭痛等;其二是激素、酶的作用。許多身體虛弱的人,喜歡食用胎盤,因為胎盤中含有促性腺素、催乳素,對壹些女性疾病有治療作用;其三是抗菌消炎作用。如蛇膽生食可治咳嗽,膽汁具有清肝利膽,清熱解毒的作用,可防治白喉、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上一篇:古代訂婚書範本下一篇:周口黃甸特產黃花菜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