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錦有寸錦寸金之稱。
壯錦是在裝有支撐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巧妙交織而成的藝術品。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較厚實。壯錦最適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掛包、圍裙和臺布等。
據《廣東新語》第壹章轉引當時記載說,這種布料,“細者宜暑,柔熟者禦寒”。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在廣西羅泊灣漢墓的七號殘葬坑內發掘出土了數塊橘紅色回紋錦殘片,證實漢代廣西已有織錦技藝。
廣西壯錦的主要特點:
壯錦是廣西壯族地區壹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也是中國四大名錦之壹,主要產地是廣西靖西、忻城、賓陽等縣。傳統的壯錦以棉、麻線作地經、地緯平紋交織,壹般用於制做被面、褥面、背帶心、背包等,其常見的花紋有大萬字、小萬字,以及較復雜的雙鳳朝陽、鳳棲牡丹、獅子滾球等。
另外,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紋樣,壹是以幾何裝飾圖案為主的連續紋樣,二是以花卉為主題的復合紋樣,三是以吉祥瑞獸為主題的紋樣。
壯錦在廣西各族人民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豐富而精彩的紋樣,強烈地反映了其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樂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