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傳統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指中國戲曲中,需要穿插曲調(如歌謠體、曲牌體)的演唱法的總稱。重金屬音樂中,有壹般通俗歌曲唱腔、死亡金屬或黑金屬的低沈咆哮式嘶吼唱腔等。
唱腔以板腔體的西皮、二黃為主。西皮是壹種比較明快、活潑的曲調,長於抒情、敘事、說理、狀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二六、流水、快板。另有反西皮,是京劇傳統唱腔中出現較晚(據傳是譚鑫培所創)的唱腔,板式僅二六、散板、搖板。
擴展資料:
分類
1、西皮
戲曲腔調,京劇唱腔的主要腔調之壹,壹般認為出於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傳至湖北襄陽壹帶,同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成襄陽調,後稱為湖廣腔,又稱西皮。
2、反二黃
京劇曲調。在二黃的基礎上大量運用調式交替和暫轉調,形成雙重調式性或直接轉入上五度宮調系統,直至形成獨立調性的唱腔結構,謂之反二黃。胡琴定弦由二黃的sol、re變為反二黃的do、sol,音高不變,唱名變化,前者內弦唱名變為後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調之名。
3、四平調
戲曲腔調,京劇中亦稱二黃平板。四平調的結構,以七、十字句三個詞組首字為標誌,其上句為揚抑揚格,下句為抑揚揚格,加上詞組內各字的節奏交叉,它兼有西皮與二黃的結構特點。從調式上看,上句落re 、下句落do,和西皮相同。
百度百科-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