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蝶戲”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其中“貓蝶”與“八旬老人”諧音,八旬老人指的是很老的人,所以“貓蝶戲”寓意“長壽”。
《貓與蝴蝶》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也體現了文人的趣味。這樣壹個童真的題材頻繁出現在中國的古畫中,其實也是壹種寄托。
貓和蝴蝶壹起玩,當然重點是貓和蝴蝶,真的很可愛,但更重要的是,“貓和蝴蝶”的諧音是“很老”,“很老”是指很老的人。所謂“八九十歲”是指八九十歲。所以“貓蝶圖”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寓意長壽,希望家裏的老人長壽。
古畫中貓蝶戲的出現;
到了五代,貓和蝴蝶大多作為畫面的點綴出現。比如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仕女圖軸》,就被定為五代周文舉的作品。畫中的貓屬於母獅貓中極其珍貴的“印度星貓”,依偎在夫人的腳邊,與花間飛舞的蝴蝶不相呼應。
到了宋代,以貓和蝴蝶為題材的作品增多了。據統計,在宋徽宗的《宣和畫譜》中,題中有“貓”字的作品有136幅,而《貓蝶* *》所畫的作品只有1幅,即17卷《打蝶貓圖》。這時候貓和蝴蝶的作品大多是簡單的素描和隨意的組合。
宋代的貓被畫成“抓老鼠的貓”和“不抓的貓”兩種,而貓蝶作品中的貓多為不抓的稀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