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以非物質形式存在,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世代傳承的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技能、經驗和精神,以活態變化為特征。突出非物質屬性,更強調獨立於物質形態的存在質量。然而,在物欲橫流、精神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的當今社會,“非物質遺產”在申報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度物化包裝的局面,突破物質形態的壁壘和限制,保持“非物質遺產”的無形特質,是尊重老祖宗留下的遺產的必要態度。
“非遺”具有很強的人化禮樂的功能,大多是先民對悲傷、生死、婚姻、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和態度的表達,是滿足人的自然需要、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態文化。它的實用性是以人為本的。然而,在實際保護中,我們對遺產的文化品質在不斷消失,功利目的越來越突出。即使是“非物質遺產”的保存、申報和保護,也受到強烈的利益驅動,不僅僅是個人需求,還有當地政府的幫助,使得申遺成為當地的壹種廣告、旅遊宣傳和增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