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綠松石渲染法的基礎上,石青和綠松石自上而下渲染,逐漸變細直至消失。最後用墨汁或汁青塗抹或點青苔在石青和石青上。這種畫法比小綠松石法更具色彩和裝飾性,後人稱之為“大綠松石法”。畫面在大綠松石的基礎上,金鉤、金脊、金點、金磨,金碧輝煌,更具裝飾性,被稱為“金色景觀”。
圖1是北宋王希孟《千裏江山圖》的壹部分。這張圖很有章法,有山的大小,有石頭的排列。巖石的上部由汁綠色構成,並逐漸與赭石相連。染石青石青濃而不膩,色調變化自然,是大綠山水的典範之作。
圖2為元代錢選集《山居圖》的壹部分。這幅畫的鉤線簡單而堅硬,優雅而美麗,非常古拙。山鉤紋和暗苔點的組合,有壹種近乎裝飾的效果,更顯得沈穩、平淡。
大綠法技術概述
圖壹。巖石結構是用穩定的中心和側翼慢慢劃出來的,還略帶淡墨。然後用小綠松石法上色,經過壹千年的時間,用變薄的石青或綠松石多次用側面正面打底,逐漸淡化,無法遮蓋赭石。
圖二。根據巖石的色調,使用更深層次的相同色調對其進行褶皺處理。最後用汁綠塗抹青苔(汁綠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綠色,看畫面需要),也可以不畫青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