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京劇舞臺沒有幕布,觀眾可以壹目了然地看到整個舞臺。壹般舞臺上只有壹張“桌圍”的桌子和兩把帶“椅套”的椅子,稱為“壹桌兩椅”。桌子和椅套上有裝飾性的刺繡。有時候舞臺上什麽都沒有。後來在臺前加了幕布,在演戲前遮住舞臺。有時,在演出過程中,會換上另壹層幕布,稱為“第二層幕布”。用來保留幕後擺桌椅、演員換衣服等準備工作,演員可以同時在幕前表演,讓京劇的表演更加緊湊。
京劇舞臺的時空很自由,不受現實生活的時空限制。大幕拉開後,舞臺並不代表演員上臺前的任何時間和地點。京劇舞蹈的時空是由演員的活動決定的。比如京劇中的壹個角色進入舞臺後,通過念叨和演唱,可以表現出舞臺就是他的書房。然而他離開舞臺後,書房不存在了,然後又出現了另壹個人物。通過他的肢體表現,可以看出舞臺是壹條崎嶇的山路。壹個人在自己家裏閑坐著,想去朋友家轉轉,就在舞臺上走了壹圈(叫“馬戲”),自己的家就轉化成了朋友的家。再比如劇中的人聽到壹個意外的消息時的震驚,這應該是瞬間的心理反應,但為了刻畫人物,他們可以唱很久。相反,寫信、讀信、喝酒的過程本來要花壹些時間,但為了簡潔,只要表演壹個手勢,同時演奏壹曲嗩吶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觀眾在欣賞京劇時,需要隨著演員的誦經、唱腔、表演發揮想象力,從而了解劇中的時間、地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