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準備:布、染料、針、線。
1.捆布:用畫圖液在布上畫出自己設計的圖案,然後用針線捆紮。
2.染前處理:由於面料上有上漿,所以在紮染過程中需要進行退漿處理,以保證染色均勻。
3.染色:將過漿後的布料放入染色鍋內進行浸染或煮染壹段時間(染色劑量和染色時間會在染料包裝上註明)。需要註意的是,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配方和方法,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即可。
4.染後處理:晾幹後,解開捆綁處,用清水洗兩遍洗去浮色,然後晾幹,最後用熨鬥燙平。
紮染簡介:
紮染是中國壹種古老的紡織染色工藝。大理稱之為疙瘩布和疙瘩花。《子同治簡註》詳細描述了古代紮染工藝:“用線揉搓,然後染色。染了就解了。結的都是原色,和則染。其色絢爛。”
其加工工藝是將織物折疊捆綁,或縫合捆綁,然後浸入色漿中進行染色。染色采用板藍根等天然植物制成,對人體皮膚無傷害。紮染中各種捆綁技術與各種染色技術相結合的運用,使染出的圖案變化多端,具有驚人的藝術魅力。
紮染在中國大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的絞纈印花綢。紮染在唐代達到頂峰,貴族穿麻花衣服成為時尚。北宋時期,紮染工藝因其工藝復雜,耗費勞動力,壹度被朝廷明令禁止,導致紮染工藝的衰落和消失。
20世紀70年代,紮染成為壹種流行的手工藝,被廣泛用於衣服、領帶和壁掛。傳統紮染工藝通過在同壹面料上采用多次紮染的工藝,可以從單色發展到多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