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手舞是土家族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流傳於湘鄂渝黔交界的酉水流域和沅水流域,尤以酉水流域為甚。重慶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石柱,湖南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湖北的來鳳、恩施,貴州的沿河、印江等地都有搖擺舞活動的文獻記載。古代搖擺舞主要用於祭祀和祈禱活動。除了八大神祗之外,大部分祭祀者都是祭祀土司王,如彭公、田、項老關等歷史上有名的有姓人士,帶有明顯的祭祀和祭祖痕跡。搖擺舞的名稱因地而異。湖南龍山壹帶叫“舍巴日”,保靖叫“條年”,永順也叫“舍巴巴”,民間含義相同——祈福。如今,在素有“擺手舞之鄉”美譽的酉陽縣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湘西自治州,擺手舞活動最為火爆。
湘西北的相關縣誌中對擺手舞有明確的記載。清乾隆二十八年《永順州誌·風俗》載:“各村有壹揮堂,亦稱鬼堂,稱為已故地方官署。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七。男女聚在壹起跳長歌,叫搖手。這種習俗仍然存在。”清代同治永順貢品彭士鐸在竹枝上作詩說:“浮石城錦為巢,土地宮邊水波,紅燈千人,有揮手之歌纏綿。”這些都表明,擺手舞作為壹種深受土家族人民喜愛的大型民間群眾性舞蹈,在清代湘西北地區相當流行。《龍山縣誌》等清代誌書中有詳細記載。永定縣的茅崗、慶安、洛水等土家族聚居的村落,都有浪廳或土王廟遺址。至今,土家族人仍在這些遺址上進行祭祖和搖擺舞活動。
上一篇:打嗝是人體的壹種反應。如何正確消除才不尷尬?下一篇:新年賀詞可以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