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色糯米飯
是布依族、壯族等許多民族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壹般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
2、畬族烏米飯
在畬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梧州也有吃烏米飯的習俗。?
3、小蒜粑
在安徽太湖縣畈區,每年農歷三月三和清明節,有吃小蒜粑的習俗。小蒜粑主要由小蒜、臘肉和大米粉制成。
據說在很久之前農歷三月三是中國的鬼節之壹,這壹天傍晚,野鬼出來遊蕩。小蒜味辛性溫,吃小蒜粑能散寒殺蟲、驅逐鬼魔。因此,人們會在三月三這天,將小蒜粑、大米飯和豬肉等祭品放在祖先墳前,以示緬懷之意。
4、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壹種做法。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壹帶漢族民間傳統風俗。
5、黎家竹筒飯
竹筒飯是黎族傳統美食,通常是黎家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的。 用山蘭稻沖的“香米”並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百度百科-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