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泉的攝影人生被攝影理論家狄元倉劃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1921-1927)是他開始學習攝影,探索攝影技法的時期。第二階段(1927—1937)是他攝影創作的鼎盛時期。第三階段(1937—1949)是他對自己的相機和鏡頭進行學習、編輯和改造的時期。第四階段(1949-1971年)是他攝影藝術發展的新時期。”
在張蔭泉攝影生活的第二階段,我把它細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張蔭泉的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些寫意攝影作品非常符合我國傳統審美習慣,迎合了國內民眾欣賞藝術作品的文化品位;在張蔭泉作品的第二部分,由於“九壹八”失地的巨大震撼,他逐漸從言情題材轉向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和現實社會的攝影。他的代表作《力挽狂瀾》是他攝影生涯的轉折點。
不過,本期先介紹張蔭泉攝影生活第二階段的第壹部分,作品選自天津大公報博物館8月出版的《大公報畫報集》1934。自1931年秋張蔭泉在中山公園舉辦個展後,直到1963年6月,他才第二次舉辦個展,間隔近32年。人們對他的早期作品壹直很冷漠,張蔭泉的早期作品流傳不廣,也很少存在於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公報》畫報的收藏也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