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容:
(1)廢諸侯國,設縣:廢諸侯國,設都、州、縣,地方歸中央直接管轄。
(2)廢除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廢除等級制度和武士階級的特權。
⑵意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建立為進壹步改革和使強兵成為富國奠定了基礎。
2.經濟再生產與工業發展
(1)內容:(1)廢除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制。功能:提高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為產業化提供保障。
(2)發展工業,發展資本主義。措施:引進技術等。,建立模範企業;建設交通通信事業;大力培育私人資本主義。
⑵意義:為日本工業化奠定了基礎;日本掀起了工業革命的熱潮。到19的90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3.文化與教育-文明和發展現代教育。
(1)內容:①教育:a .改革教育內容:儒學→自然科學。
B.建立現代教育體系:小學、中學和大學。
②生活習俗:西化
(2)意義:國民素質提高了;培養了壹大批技術骨幹和管理人員;倡導文明開放的社會。
4.軍事——建設新軍,為對外擴張創造條件。
(1)內容:①軍事上,建立軍工企業,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皇軍:只對皇帝負責,不受內閣幹涉);②武道教育:武道,忠君;③建立軍事院校。
⑵意義:擺脫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日本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但同時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5.政權-1889大日本帝國憲法
(1)內容:政權;人民權利;議會;內閣;
(2)影響:積極的:基本上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承認人民的基本權利,這是壹種進步。
局限性: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3)本質:還是威權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