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6000年前,上海西部成為陸地,東部也成為陸地2000年。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是楚王黃歇的封地,故別號“申”。
公元4-5世紀的晉朝時期,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壹種竹制捕魚工具,叫胡,又因當時河道叫瀆,松江下遊壹帶叫胡,後改為胡(上海)。
擴展數據:
“胡”因用於江河,後加三分水,即繁簡字“上海”。又因為“瀆”(河流入海的地方)處處都是“上海”,所以這壹段河就叫“瀆上海”。
“當時漁民雖然使用十余種漁具,但最常用的是‘上海’,不過後來改名為‘簪’。”按照朱的說法,這是因為當時人們習慣用“上海”作為江名。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他們又創造了壹個詞“簪”來稱呼這種漁具,意思是“阻斷魚蟹的退路”。
“由於簪制作簡單,使用方便,成果豐富,長期以來壹直作為吳淞江沿岸乃至江南地區的傳統漁具之壹,歷史悠久的‘上海’也被用作地名。”
古“簪”因用途改變,被江浙滬老農稱為“蟹簪”。朱在滬郊采風時,親眼目睹老農用“蟹棒”捉蟹,與古代無異。
百度百科-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上海政府網——“申”和“上海”的由來
中國新聞網——“上海”原指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