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7年4月初,家住張家園的村民周雲龍準備建造新房,於是就準備把當下裏外六間土房子都拆掉。這天上午,周雲龍找來十多個同村的勞動力,他們壹同齊心協力得拆房子,壹上午的功夫就拆掉了前面的三間土房子,畢竟是二十多年的老房子了,拆起來也並不費力。
等到下午,他們繼續拆裏面的土屋,結果拆到西側屋的時候,發現有壹堵墻竟然比其他的墻都要厚,幾個人使出了吃奶勁都推不倒。於是,周雲龍就找來了大鐵錘壹點點地敲,突然他壹錘子下去,墻上出現了壹個大窟窿,此時人們都驚呆了,還心想這是藏寶洞。
周雲龍也納悶了,他找來了手電燈往窟窿裏面照,結果隱隱約約看到有個箱子固定在墻裏面。於是,周雲龍小心翼翼地將窟窿扒開,最終發現裏面果然是個木箱子,目測長約30多厘米,寬約20多厘米,並且木箱子上還有壹把鎖,但可惜鎖已經銹蝕。人們都以為木箱子裏是金銀,但實際上是比金銀更有價值的東西。
等到晚上的時候,周雲龍小心翼翼地將木盒子打開,映入眼簾的竟是滿滿壹箱子古書。周雲龍心裏也納悶了,他將古書都清理出來,仔細壹數有17本,有的書名是《周氏族譜》,有的書名是《周氏柘溪誌》。此時,周雲龍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他已故多年的父親曾說的家譜,他壹直以為家譜在革命運動中被搶走了,可沒想到被他父親藏在了家裏的土墻內。幾天之後,周雲龍仔細地翻看了這些家譜,其中記載了周氏壹族的起源,世系表和家訓等內容,最關鍵的是根據這些族譜確定,張家園的周氏竟然都是周敦頤的後裔。
提到周敦頤,想必很多讀者都不陌生,他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壹句“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至今還被人們掛在嘴邊。不過,周敦頤在 歷史 上的成就不只文學,更重要的是哲學,還被後人稱之為“理學鼻祖”。慶歷四年(公元1046年),周敦頤在郴州縣擔任縣令,期間興教辦學,傳播理學思想,並且他還收了兩個徒弟,即程顥和程頤,此二人後來都成了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周敦頤辭官歸隱廬山,但可惜第二年就因病而死,時年57歲。
周敦頤之後,理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且他的思想和著作也都影響深遠,比如後來的朱熹,陸九淵和王陽明等,都從周敦的理學思想中得到啟發。總而言之,周敦頤的哲學在成就上影響至今,甚至很多西方哲學家也都對周敦頤仰慕不已。
多年之後,當地文物部門展開了文物普查,期間周雲龍就主動拿出了他家的17本古書,壹時間讓專家們都感到驚奇不已,而這些古書也成了專家們研究周敦頤的重要資料。後來,此事被新聞報道,張家園也成為周敦頤後裔的尋根之地,而那些古書也在專家們的保護下進行了復刻和保存。雖然,周敦頤的哲學思想壹般人弄不懂,但是他的《愛蓮說》傳唱至今,也仿佛在告誡他的後世子孫,要像荷花壹樣做個青蓮君子。
對張家園的周氏後裔來說,發現族譜是壹大盛世,因此他們後來還修建祠堂,舉行了盛大的祭祀,而這對中華文明來說,也更是壹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在我們的華夏 歷史 上,還有很多偉人的家譜都因為各種原因失傳了,因此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專家們還能有所發現,找到更多的族譜,讓家族文化也能永遠傳承。
參考資料:
《周敦頤》作者:譚偉雄,出版社:中華書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 歷史 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