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此幅全景構圖,但不突出主峰,通過環繞的松林將峰頂連成統壹的整體,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得自然得體。全圖筆墨沈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沈郁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
宋?馬遠?《踏歌圖》絹本淡設色縱191.8厘米橫11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遠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壹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壹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壹角山”的特點。
宋?範寬《溪山行旅圖》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細如弦絲的瀑布壹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回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畫幅右角樹陰有“範寬”二字款。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宋?郭熙《早春圖》
宋 郭熙《早春圖》-- 此圖繪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蘇醒,草木發枝,壹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廬山高圖》?畫中山石林木渾樸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沖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臺北故宮藏。
唐寅《落霞孤鶩圖》?此圖是唐寅的代表作之壹。寫峻嶺、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虛實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畫垂柳,錯落有致,畫山石則濕筆長皴,勾斫相間,變化多趣。全圖景物處置洗練灑脫,墨色和悅潤澤。
唐寅 山水 欣賞 ---“明四大家”之壹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壹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壹幟,自成壹路,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自題七絕:“錢塘景物似圍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楊柳坡平人馬歇,鸕鶿船過水風腥”。
宋 夏圭《雪堂客話圖》--- 此圖畫的是江南雪景。構圖采用“壹角”的形式,筆法蒼勁渾厚,畫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禿筆直皴,從而使得畫面方硬奇峭、水墨蒼潤的效果。絹本,設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圖》--- 畫面柳堤回環,可以看到三層。但其疏密、遠近、直曲和穿插、點景的木橋、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豐富、生動而有變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動的白雲,與煙霧迷朦中的遠方樹林相接,加強了氣候特征。畫柳枝的筆法勁健,密而不亂,節奏感甚強,頗得真實之美。?
黃公望《溪山圖》真跡 ---《溪山圖》卻是壹件保存相當完整的佳構,1347年作。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幹枯的淡墨輕松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元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此圖層巖疊翠,高松小舍。山上雲霧迷朦縹緲,殿閣半露。山下小橋橫臥,林木蔥蘢,壹人策杖尋幽。用筆筒勁洗煉,筆法蒼秀,設色淡雅。構圖上較繁密,山頭多置磯石,敷以淺絳色彩,正如清吳修所說:“赭色微黃畫裏春,墨青墨綠染精神。”此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此圖畫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面僅左角空出壹小塊水面外,其余各處都布滿了山石樹木,使景致顯得格外豐茂華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疊嶂式。畫面山巖重重,樹木茂密,加上回環的流泉,曲折的山徑,營造出壹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北京故宮藏。
明 文徵明《茶事圖》立軸 --- 文徵明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稱,與沈周壹同奠定了吳門派的基調。他的山水畫多描寫江南園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環境,景致平和恬靜,筆墨清秀含蓄,註重抒情味和書卷氣,體現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審美愛好
明 仇英《楓溪垂釣圖》--- 此幅繪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樓閣隱現於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雲霧中,層巒疊嶂,紅楓映掩的溪江上,著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輕舟上靜坐垂釣。畫面高嶂巨壁,丘壑深遠,筆墨健勁純熟,設色古樸,采取傳統皴、擦、點、染相結合,氣勢雄闊,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侶圖》--- 此圖繪春山吐翠、流泉飛濺的山谷內,兩位文士盤坐於臨溪的磯石上尋幽晤談的情景。圖中高嶺回聳,枯樹新枝,綻發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懸泉如練,匯入溪流,跳珠濺出,冷冷有聲。環境清雅出塵。兩位士人的侃侃而談,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上海博物館藏。
米芾《春山瑞松圖》 --- 圖中描繪雲霧掩映的山林景色,白雲滿谷,遠山聳立雲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於霧氣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淒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確證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此作仿董北苑筆意,圖中山壑重巒,古樹高拔,蒼蒼莽莽,小橋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畫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帶皴,淡墨枯筆,幹濕皴擦,整幅畫面有墨色蒼潤之感。臺北故宮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 此幅是董其昌根據北宋詩人林和靖的詩意而創作的。詩為:“山水未深魚鳥少,此生還擬重移居。只應三竺溪流上,獨木為橋小結廬。”此圖又名《三竺溪流圖》。作品構圖以深遠兼平遠法,畫面設色以淺絳青綠為主調,溫潤淡冶,表現出畫家在設色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吳偉《漁樂圖》--- 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布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遠處是溟蒙的峰嶺,布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漁港之美。
清 髡殘《雲房舞鶴圖》--- 相傳雲房寺曾是仙人出沒的地方。此圖作於借雲關中,時順治十七年八月壹日。畫面上溪水淙淙,松濤歌嘯,白雲飄飄,仙鶴飛舞,壹隱士結茅於此,追尋仙人遺風,“憑欄無限興,傳語去尋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間勝地。構圖嚴謹,筆墨沈著渾厚,特別是濕筆皴擦更添無限幽深。
王原祁《盧鴻草堂十誌圖(之壹)》--- 此圖借《草堂十誌圖》之名,以潑墨設色而成,運以諸家筆意。盧鴻為唐代隱士、文人,擅書法、繪畫,曾作《草堂十誌圖》描寫其隱居之處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盧鴻草堂十誌圖》以唐宋各家筆意擬之,圖中峰巒渾厚,林木蒼厚,筆墨細密嚴實,松秀渾然,柔中帶剛。
清 錢杜《虞山草堂步月詩意圖》--- 此圖以大密大疏之反差為特色。層層茂林,以精細的點法為之,卷雲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裝飾趣味的解索皴寫成,與空曠的天地及白墻形成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強烈對比。畫法融王蒙之繁密與文徵明之細膩為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