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1保定-滄州示範區區域位置圖
保定-滄州地區屬於北溫帶半濕潤半幹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4 ~ 65438±04℃。受季風影響,降水量東高西低,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年平均蒸發量1800 ~ 2000 mm,日照時數2800 ~ 3100 h,年無霜期180 ~ 200 d。
保定-滄州地區位於華北平原中部,華北斷陷之上,是壹個次級構造單元。新近紀和古近紀以來,由於新構造運動,燕山、太行山等山區逐漸隆升,華北平原下降。黃河中下遊、海河、灤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長期沖積和泛濫,在該區形成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松散沈積物,厚度可達1000 ~ 3500m,第四系厚度壹般為200~600m,構成了該區主要的地下水含水層。該地區包括五個地下水系統:大清河,子牙河,張偉河和古黃河。潛水為第四系孔隙水。從山前平原到濱海平原,含水層顆粒逐漸由礫石和卵石變為細砂和粉砂。含水層厚度在山前平原沿沈積方向由薄變厚,中部平原相對穩定,沿海平原逐漸變薄。平原古河道區各含水層系統或子系統的邊界為地表分水嶺、地下分水嶺和粘性土弱透水帶。沖洪積傾斜平原淺層孔隙含水層是研究區最豐富的含水層之壹,也是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水源。
根據埋藏條件和埋藏深度的不同,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可分為四個含水層組:第壹含水層組底界埋深30 ~ 70m,含水層厚度5 ~ 10m,巖性為砂、礫、卵石,富含水;第二含水層組底界埋深50 ~ 150 m,含水層厚度15 ~ 45 m,巖性為砂、礫石、卵石或細砂,富水性強;第三含水組底界埋深100 ~ 300 m,含水層厚度15 ~ 40 m,巖性以中細砂為主,富水性好;第四含水組底界埋深200 ~ 500 m,巖性多為半膠結砂和風化砂,富水性差。第三、四含水組為深水,不易開采,第壹、二含水組為淺水,也是水土地質環境監測的主要對象。在山前傾斜平原區,含水層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水循環充分交替,以側向徑流形式向沖洪積平原區排泄。沖洪積平原地區,含水層介質顆粒變小,地勢低平,地下水流速變慢。
壹.監測網絡
保定-滄州水土地質環境監測示範區建設始於2008年,到2013,已形成監測網絡。保定市滄州地區土壤環境監測點236個,其中區域監測點64個,重點監測點122個,土地鹽漬化監測點50個。水環境監測點200個,其中區域監測點64個,重點監測點86個,問題監測點50個。表11-6為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監測點分布情況。
表11-6保定-滄州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監測點分布
二、水土地質環境問題的監測與分析
土地鹽堿化、土地沙化、濕地退化、水土地質環境異常和汙染是保定滄州示範區的主要水土地質問題。
1.土地鹽堿化
土地鹽堿化包括鹽堿化和堿化。鹽漬化是指在潮汐浸泡或地下鹹水的影響下,土壤含鹽量(大於0.3%)增加的過程。堿化是指地下水中碳酸鈉減少,使土壤膠體中可替代性含量增加的過程。根據其成因,鹽漬化可分為沿海鹽漬化和內陸鹽漬化。海岸鹽堿化主要是由於潮汐波的浸泡,使地下水高度礦化,水通過毛細血管蒸發,使土壤表面積累了大量的鹽分,其鹽分成分主要是氯化物。內陸鹽堿化主要是因為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氣候幹燥,氣溫高。隨著強烈的蒸發,鹽分上升到地表,使土壤鹽堿化。其鹽成分主要是硫酸鹽和氯化物,鈉含量較高。
由於地貌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徑流和排泄,而水的位移又與鹽的運動密切相關,所以地貌是鹽堿地形成的重要原因。山前沖洪積平原地表坡度較大,壹般不產鹽堿地。中部沖積平原、湖積平原和東部海積平原地勢平坦,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以蒸發形式排泄,最容易導致鹽堿地的形成。虎腦瓦店特殊的地貌,蒸發量大,鹽堿重,為鹽堿土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是鹽堿土形成的主要因素。鹽堿地的形成是鹽堆積的結果,鹽的遷移與水的遷移密切相關。因此,地下水位埋深和可溶性固形物總量直接關系到土地是否鹽堿化。當地下水埋藏較淺時,水通過土壤毛細作用上升。在蒸發強烈的半幹旱氣候條件下,地下水不斷蒸發,水中攜帶的鹽分長期滯留在土壤中,導致鹽堿地的形成。
保定-滄州示範區的蒸發強度約為降水量的3 ~ 4倍,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的月份有8 ~ 10個月。這種氣候特征為鹽分上移和凝結地表提供了動力,土層含鹽量逐漸增加,導致鹽堿土的形成。鹽漬化問題主要分布在保定-滄州示範區中東部的低窪地區。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幹旱地區,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惡化,幹燥的季風吹起到處沈積的沙粒,覆蓋土壤表層,破壞和改變土壤的性質,吹走土壤中已失水的細粒物質和有機物質,留下幹燥的粗粒物質的過程。隨著其進壹步發展,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在原來的非沙漠地區出現了以沙塵暴活動和沙丘起伏為特征的類似沙漠景觀的過程,這就是荒漠化。土壤荒漠化也指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變成沙土或土地甚至沙漠的過程。土壤沙漠化的主要過程是風蝕和風積。在沙漠周邊地區,由於植被破壞或草地過度放牧或開墾為農田,土壤因失水變幹,土壤顆粒分散,被風侵蝕,細顆粒含量減少。而在風力已過或減弱的地區,風沙顆粒逐漸堆積在土壤表面,使土壤沙化。因此,土壤粒徑的分布特征可以間接反映土地荒漠化的程度。
保定-滄州示範區土地沙化包括沙化耕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動沙地,分布於整個示範區。主要分布在幹河兩岸。
3.濕地退化
濕地退化主要表現為河流濕地退化和湖泊濕地退化。中國大多數主要河流如拒馬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朱龍河已經幹涸,它們的河流濕地遭到破壞。比如拒馬河,現在已經變成了采砂場。白洋澱是保定-滄州地區的主要湖泊,對保定-滄州地區的氣候環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由於新構造運動和氣候演變,白洋澱的水域面積已大大縮小,但其湖貌依舊。現在白洋澱的湖區是靠人工回灌來維持的,比如黃濟湖工程。
4.水土地球化學異常與汙染
地方性氟中毒廣泛分布於扇形窪地、河流窪地等低窪地區。保定市周邊和獻縣、青縣周邊出現重金屬異常現象。子牙河流域是保定-滄州地區多條河流的交匯處,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從圖11-2可以看出,As元素逐漸從表層向深部遷移,從而在潛水中富集,容易引起As中毒。這些元素和元素群是否會產生生態效應也值得關註。
圖11-2保定-滄州示範區土壤鉻和砷等值線圖
第三,水土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在充分考慮各水土地質環境原始背景的基礎上,結合人類耕作、工程活動等後續幹擾因素,將水土地質環境影響因素按其權重在空間代數上進行疊加,根據疊加結果和綜合評價指數將保定-滄州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劃分為6個等級。
影響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的因素很多,但考慮到某些因素的相關性和相互作用,評價時只需選取主導指標因子。由於各因素在評價結果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因此將評價因素按其重要性進行分類,並采用兩級層次分析法。水土地質環境評價指標層次結構見圖11-3。
圖11-3保定-滄州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評價指標層次結構
所有單位點的綜合評價值按照5%、25%、50%、75%、95%進行量化評分,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良好、壹般、較差、極差六個等級(表11-7)。根據得到的綜合得分,用克立格法對每個網格劃分點區別對待。為切片區域的相應等級間隔賦予不同的顏色。在核實的基礎上,對初步區劃圖進行適當的合並和調整,形成最終成果圖(圖11-4)。
表11-7水土地質環境區劃評價結果
圖11-4保定-滄州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分區評價圖
總的來說,保定-滄州示範區水土地質環境特征呈西好東差的分布格局,其中任丘-河間線和黃驊-海興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