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利店最多,基本都在居民區周邊,客戶群最穩定。便利店的區位差異是最明顯的差異,區位會影響後續經營的很多細節。雖然便利店的運營模式不變,但是每個環節都會有壹些差異。
第壹,商圈和消費群體的不同,會導致產品結構的不同。這三家便利店位於不同的商圈,服務於不同的消費者。流量型門店主要解決的是最平均的需求,因為這個消費群體的需求主要是最基本的品類,比如煙、飲料、零食、方便食品、即食生鮮、日用品等。比如火車站的便利店,賣的最多的是水、煙、方便面、火腿。
商業便利店因為消費者不住在這裏,對日用品的需求要少很多。不過,方便午餐飯團、社交咖啡烘焙、快速早餐饅頭、關東煮的銷量都很好。因為商圈的人群大多是快社交的。尤其是性價比高的商品往往更有市場。
社區便利店最接近普通消費者,定位是補充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接地氣的商品。同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如快遞、家政服務等。此外,由於消費流量更穩定,更適合打造私域流量,社區團購等業務開展更順暢。
千店便利店的特點本質上是商圈消費群體的差異,這三類便利店就是最好的詮釋。很多在流量店賣的好的商品,在其他類型的店可能賣的很差。便利店恰恰是對單品管理要求極高的業態,產品結構的差異也是業績的基礎。
第二,流量和消費能力的不同,會導致銷量和客戶訂單的不同。所有的差異都是基於消費群體。不同的消費群體決定了消費能力,從而影響便利店的客單價。商圈流量和客單價構成了銷售額的最大變量。社區型的流量穩定,但不同社區的消費能力不同,老年社區、保障房社區、高端封閉社區的購買力差異很大。
同時,社區型便利店和商業型便利店有很大的區別。商務型的便利店往往會成為辦公和社交場景的延伸,不僅生鮮是食物和餐桌,而且現磨咖啡與其結合後更具社交屬性,因此會提高消費力。而且盒飯、烘焙、關東煮等即食生鮮食品的銷售額往往高於社區型食品,所以客單價必然高,但最終銷售額並不高,當然要看門店的具體情況。
而流量便利店因為人流量大,往往單價低,但交易次數多,最終銷售額也不低。這種情況明顯不同於社區型和商業型。但是,三類商圈也代表了門店成本的差異。流量好,地角好,也是高租金的代名詞。同時,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的不同也導致了人力成本的高低。
第三,生活習慣和消費需求的不同,服務也會有差異。便利店是提供和銷售服務的業態。這個服務就是方便,不僅是地段上的方便,更是生活工作上的方便。流量型、商務型、社區型消費者面對的需求不同,服務內容和方式也大相徑庭,但都是圍繞便利性延伸服務場景。
社區型便利店以居民生活為基礎,圍繞生活構建快遞、送貨上門、社區服務、家政、洗衣維修等服務。這些服務便利店雖然不能完全以實體形態出現,但是可以通過橫向聯盟的方式連接社區生活服務,並且作為線下最大的流量入口,社區型便利店比其他兩種更有優勢。
在服務方面,流量便利店明顯弱很多。交通便利店普遍更註重商品銷售,而流動和非固定客流對服務的需求在減弱。甚至很多私人便利店都可能存在單場的可能。比如很多城市火車站、汽車站都是賣假煙出名的,因為消費者以後可能不會再來了,這也導致了服務的差異。
商務型的消費者對服務的要求更高,壹定要體面,有經驗。有的店還會提供快遞服務,或者有橫向聯盟店,服務高端,比如美容美發健身聯合營銷。
另外,如果便利店建設全渠道能力,實現到家到店的業務,很多即食生鮮食品也需要配送,這對生鮮食品的包裝、運輸、品質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也是壹種服務。
第四,業務系統的運行效率不同。供應鏈支撐體系的差異從商圈的差異開始,體現在商品結構的差異,延伸到銷售和客戶訂單的差異,再聚焦到服務內容。對於便利店業態來說,是商業鏈條的變化。在商品+服務前端業務的實現上,需要供應鏈體系的強大支撐,包括商品能力和物流能力。
不同的商品結構會促使供應鏈部門和運營部門相互合作,需要做好商品的組織和配送。便利店面積不大但對管理要求很高,尤其是對缺貨商品的管理,因為來店裏的消費者目的很明確,就是來買東西的,不像去超市、購物中心吃喝玩樂,消費是隨機的。壹旦商品斷貨三次以上,客戶就可能永遠流失。
不管是什麽流量類型,銷量都不會差,所以供應鏈部門的配送頻率比較多,尤其是生鮮。為了保證質量,連鎖品牌壹天可以送好幾次。個體便利店相對靈活,對標準化的要求不高,或者是單店的話,會有超市的管理模式,會有壹定的庫存保證銷售。
社區化和商業化也是同樣的邏輯。總之,店鋪銷售是壹切的核心。效率如何,供應鏈部門會配合,同時會優化路線和物流成本,保證不影響運營。
5.其他和總結便利店的三種類型,即流量型、商業型和社區型,都不是獨立的體系,連鎖品牌店也很多,壹般都涵蓋這三種類型。在整個價值鏈運營中,由於標準化基礎,沒有改變商業模式,只是做壹個千店千面的精細化運營。
對於普通的個體店鋪,在選址時需要考慮三種類型的影響,尤其是投資核心的成本核算。這又回到便利店選址的邏輯,商圈容量、流量、區位、競爭力四位壹體。
三家便利店有區別,但系統化的運營模式是壹樣的。最終的競爭力不脫離商品開發、服務價值、差異化和運營效率,最重要的精細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