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過程和師生數學思維活動的互動互補過程。所以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材的描述嚴謹簡潔,省略了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許多數學思維方法和規律並沒有在課本上系統具體地介紹,而是隱含在數學知識的正文中,這有賴於學生在教師的挖掘、啟發和提煉下的理解、吸收和運用。這就要求數學教學要改變照本宣科的做法,充分展示數學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積極探索概念發生、性質定理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思想形成的過程。為此,我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壹,探究教學策略的特點
數學探究教學的核心是學生主動探究。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猜測、討論、推理、歸納、應用”,學生可以積極探索數學概念、規律、性質、定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要求學生大膽發言,展示思想,勇於創新,不斷增強主體意識,提高主體參與能力,既使他們掌握知識,又使他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探究式教學策略是倡導學生發展的,是倡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壹種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和探究性學習,所以“探究式教學”也叫“探究式學習”;同時,探究式教學強調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所以“探究式教學”也叫“引導式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探索”特征是明顯的。具體功能包括:
1,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的重點不是結論,而是探究過程。傳統的以結論和灌輸為基礎的教學與現代教學相違背。
2.在課堂教學中,註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把自己的探究方法和能力“傳授”給學生,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探究,保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分層遞進的探究策略。
充分發揮每壹個學生的探索潛能,相信每壹個學生都有探索的能力,開展不同層次的探索活動,實現不同層次的探索目標。
4.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探究數學問題和知識的積極態度,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二,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策略,學生可以追根溯源,積極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和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參與數學計算、思維推演和思維要點的探究,參與數學知識的結論總結和歸納過程。這種探究活動壹般包括五個階段:創設情境,引發探究;嘗試探索,形成猜測和假設;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驗證猜想或假設;總結整理,形成知識體系;用知識鞏固探究的結果。在此,我以我的“等腰三角形”教學為例,闡述探究式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和實驗過程。
1,創設情境,觸發查詢。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探究知識的問題情境,先和學生壹起思考壹些問題,逐漸引起認知沖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考熱情,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即以問題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思考壹個數學問題。比如“等腰三角形”課上,我先讓學生畫壹般三角形ABC中A點的平分線、中線和高度。得到他們的概念後,我用投影改變△ABC的頂點A的位置,讓學生觀察上面三條線的變化,並提問:當AC=BC時會發生什麽?創設上述問題情境後,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從而積極參與到對這壹問題的思考中。
2.嘗試探索,形成猜測和假設。
為了解決問題,我讓學生畫壹個圖形,直觀地發現上面三條線相互重疊,然後讓學生畫出腰部的平分線、中線和高度。通過類比,提出了壹個完美的猜想:“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度重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經驗事實,並加以概括和抽象,形成猜想或假設。此時,我不失時機地進壹步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麽等腰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會重疊?”再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推理的方法,從而驗證猜想。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驗證猜想或假設。
實踐得出的結論和數學推導得出的結論壹致嗎?也就是說,通過運算、觀察等直觀手段獲得的表征知識,要經過理論推敲驗證,然後成為學生“發現”的數學知識。這個環節在很多幾何教學中被反復使用。這節課,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我先請同學們討論:解釋三條線重合的初步思路。有同學提出,如果三條線都畫了,需要說明是否重疊。好像不清楚。能不能先畫出其中壹個,然後試著說明是另外兩個?(如果妳能先畫出角度的平分線,那麽妳就可以說明它也是中線,也是高度。)根據這壹思路,我讓學生畫出頂角AD的平分線,借助於運算(沿AD折疊△ABC),並利用我剛剛學到的軸對稱性質,經過學生們的多次積極探索和熱烈討論,我可以順利完成上述問題的推理驗證。然後,進壹步引導學生,根據剛才的運算和推理過程,可以推導出等腰三角形的其他重要性質(等邊等角)等等。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和嚴謹性,使得壹些只有通過運算、觀察和猜想得到的規律和結論,只有經過嚴格的推理和論證,才能作為數學知識加以應用。在驗證的過程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利時機,這正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追求的。
4.總結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在已掌握的概念和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猜測或假設,推導出問題的結論,並從中得到新的概念,從而豐富原有的知識體系,改善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為新知識的增長提供新的認知基礎。在探究了等腰三角形的壹些特殊性質後,引導學生進壹步梳理關於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尤其是對角線的相關性質,並提出思考:除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外,角之間還有什麽關系?(內角之和為180),使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5.用知識鞏固探究結果。
“時時學習。”學生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嗎?思維的發散與收斂,擴展與壓縮能否有機結合?由於受固定思維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循規蹈矩,缺乏創造性。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陌生時,他們的思維是敏捷的、多向的,他們往往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在這節課的知識應用中,我采用了學生編題的方式,讓學生在數學思維的王國裏自由徜徉,也因此編出了許多內涵豐富的題目。通過編題,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極大地鍛煉和發展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發散思維。
第三,探究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反復探索過程,我在運用探究教學策略指導初中數學教學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1,提高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因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使用探究式教學策略,使教學班的整體數學質量在同年級平行班中始終處於較高水平。無論是從初年級開始教的班級,還是基礎薄弱的班級,通過壹段時間的實驗,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原有基礎上有了明顯的提高。
2、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教師充分挖掘教材,註意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動腦、提問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壹般方法。根據調查和比較,他們可以在制定和實施學習計劃、預習和復習教學內容、課堂積極思考、作業、課外閱讀和收集資料等方面得到發展。
3.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能力。
數學探究教學關註學生個性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通過傳授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數學的價值和數學思維的特點,開展壹系列的活動,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4.發掘學生的潛力。
任何壹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有學好數學的基礎和潛力。數學探究教學重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強調學生未來發展的遷移。通過挖掘他們的潛力,啟迪他們的心智,發展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途徑,傳授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強自我發展的後勁。教學班的很多學生不僅在當時表現出了很大的數學潛力,而且在進入高中和大學後,在數學方面也有很強的優勢,甚至步入社會後也有很強的工作能力。
當然,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剛開始(七年級)效果不明顯,甚至因為教學過程往往由學生活動決定,教學進度跟不上。但是到了八、九年級,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效果也逐漸體現出來。在學校和教研組中,探究式教學策略得到了進壹步的廣泛推廣,大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開展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並不斷豐富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