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關註學生的學習,更要關註兒童的健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公正的評價和合理的期望可以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滲透氛圍期待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構建充滿活力和智慧的課堂是新課程教學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健康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品質的基礎。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數學的心理困擾,調整和優化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進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第壹,營造積極的學習心理氛圍,優化學習心理環境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和制約數學課堂學習心理氛圍的重要因素。要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心理氛圍,需要數學教師精心組織,積極營造。

1.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愛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學生尊重和敬佩教師,可以形成積極、快樂、積極、和諧的課堂學習心理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可以促進認知過程,發展人格品質。所以在課堂上,我平等對待學生,用民主的方式引導和組織教學,比如上課微笑;當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問有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適時微笑來減輕或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時刻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去影響學生,給全班同學積極的情感體驗,為課堂學習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2.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數學教學要成為學生的思維王國,要淡化“教”,強調“學”。在教學中,我允許學生對書本和老師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數學課堂充滿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火花。壹個問題,只要學生有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理解,那麽就會有收獲。讓每壹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的思想認識會通過討論、提問和教師的指導得到提高。這樣的教學關系是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那麽,從“我能學”到“我樂於學”,教學的權威性被淡化,課堂不再是枯燥的說教或被動的填充,而是充滿民主氛圍的活動。這種師生互動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啟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3.公正的評價和合理的期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而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會使學生越來越差。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註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註學生情緒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教師只有采取恰當的方式,公平合理地評價每個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氛圍。

第二,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結構

在教學中,我註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使數學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善用各種過程活動,讓學生“再創造”。

教學片段:課前,每個學生準備兩個方塊,壹大壹小。

老師:我們交了很多朋友。讓我們來玩壹個小魔術,看看誰能從我們準備的方塊中找到壹個新的分數朋友。

生1:把這個小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陰影部分占4/9,空白部分占5/9。

生2:將這個大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陰影部分為4/16,空白部分為12/16。

生3:把這兩個方塊放在壹起組成壹個大圖形,平均分成25份,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8/25,空白部分占17/25。

老師:學生講得很好!妳能通過四處尋找找到新的樂譜朋友嗎?

教室裏很安靜,學生們開始擺弄手中的兩個方塊。)

學生4(演示的草圖):老師,我可以將兩個正方形重疊得到壹個新的圖形,負的部分占6/19,空白部分占13/19。

生5:對!我也想到了用疊加的方法,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4/16。

生6:我還發現了新的分數好友6/23和17/23。

(學生們壹邊操作壹邊興奮地談論著他們的發現。)

老師:同學們找了這麽多有分數的朋友。多好的技能啊!妳有不同的方法來創造新的分數嗎?

這個教學片段是對分數理解的鞏固、深化和拓展。我改變了傳統的反復機械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遊戲活動,註重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想敢幹,讓學生在活動中創造數學。

總之,數學課堂健康的學習氛圍可以為學生創造壹個願意學習、樂於學習的環境,讓他們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和每壹個環節,讓學生在獲得學習成功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

【1】王火菊《教育:在啟蒙與自然之間》。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劉金玉和諧高效課堂八講。武漢:華東師範大學,2010。

[3]晚學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文化思維和行動策略。課程?課本?教法,2012。

  • 上一篇:古代企業的誠信故事
  • 下一篇:牛年新年寄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