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探究學習是幼兒獲得經驗、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是培養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探究興趣的培養首先是培養孩子對轉角遊戲的興趣,這樣才能保證轉角遊戲的長期性。角落裏活動資料的不斷豐富和更新是保證孩子對活動興趣的關鍵。材料的再利用是教師勞動的再體現,可以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在原有基礎上挖掘和創新地域角活動,是豐富地域角內涵的靈魂。角落遊戲中老師的正確引導是孩子獲得充分體驗的保證。只要有興趣和技能,孩子們就會快樂地玩耍,創作出許多有趣的作品,這將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加強他們的創造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
論文關鍵詞:區域遊戲提升兒童興趣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曾指出:“在教育中,人格比紀律更重要。知識不是目的,只有個人的自我實現才是目的。”盡管杜威的言論在實用主義哲學中傾向於個人中心主義,但他對人自身價值的強調具有積極意義。自主探究學習是幼兒獲得經驗、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激發幼兒對探究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可見,孩子探究興趣的培養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重要。探究興趣的培養首先是培養孩子對轉角遊戲的興趣,這樣才能保證轉角遊戲的長期性。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嘗試壹下:
壹、區角活動資料的不斷豐富和更新是保證孩子對活動感興趣的關鍵。
比如壹個小班的美術設計區有壹個“面館”。同時,老師們提供彩色廣告紙和有直線、曲線的彩紙,讓孩子們練習剪紙:孩子們可以用廣告紙隨意剪出不同形狀、大小的“面條”,或沿直線剪出筆直的“拉面”,或沿曲線剪出歪歪扭扭的“方便面”。其中制作“拉面”相對簡單,制作“拉面”需要孩子在剪紙時有很強的手控制力。制作“泡面”顯然對孩子的動作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分層次的設計,讓孩子根據自己使用剪刀的熟練程度,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操作,每個孩子都能在操作中得到提高,感受到成功。隨著剪紙熟練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孩子不再滿足於制作簡單不規則的“補丁”。老師們敏銳地發現了這壹現象,及時刪減了材料,去掉了廣告紙。於是“面館”裏只出了“拉面”和“方便面”。
時間長了,孩子漸漸對加工面條失去了興趣,去面館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壹天,老師給妳看了壹根很長的面條。在孩子們好奇的目光中,老師給面條加工廠加了膠水和棉簽,布置了新任務——做壹根很長的面條。於是,“面館”又熱鬧起來,孩子們探索、嘗試把“面”拉長的方法。都是用老師提供的新材料,把切好的面壹根壹根粘起來。他們還發現,在做面條的時候,要盡量順著線條切,切得更細,這樣可以避免切到紙條,讓面條更長。而如何把紙條貼得整齊牢固,也是壹個新的挑戰。老師適時添加的素材,重新點燃了孩子探索的興趣,也為孩子創造了新的提升經驗和操作水平的機會。隨著經驗的積累,“面條加工廠”生產的面條越來越多,越來越長。有壹天,老師把生活區“餵養小動物”的操作資料放在“面館”裏。看到壹個張著大嘴的小動物,壹個小朋友馬上建議:“我們給小動物餵面條吧!”他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響應,所有的小朋友都來給小動物餵長面:有的舉著面的壹端,雙手高舉,試圖把面的下端塞進小動物的嘴裏;有的先把“面”的下端放進小動物的嘴裏,然後用雙手去拉。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不同的角落組合兩組材料,讓逐漸失去吸引力的材料重獲魅力,延伸出新的活動。
第二,材料的再利用是教師勞動的再體現,可以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
這類材料使用幾次後就會失去作用。如何再次開發其功能,變廢為寶?最好的辦法是和同班同學交換,讓廢舊的材料重新發揮余熱,可以減少老師準備材料的精力,節約材料。
第三,在原有基礎上挖掘和創新地域角活動,是豐富地域角內涵的靈魂。
每個活動區域都是老師精心設計和選材決定的,但是參與幾次之後,孩子就會逐漸對這個角落失去興趣。如果改變壹角的內容,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材料,也會受到場地的限制。所以我覺得改變轉角的形式或者增加壹些環節都是比較實際的選擇。比如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最喜歡的就是角色遊戲。為此我在活動區辦了理發店,娃娃屋,小醫院,小菜場。各個區域的分隔基本都是以玩具櫃為主,沒有明顯的區別。壹天,欣欣第壹次來到幼兒園。她繞著活動室走了壹圈,徑直走進娃娃的屋子,然後坐在娃娃的小床上,抱起了娃娃。後來進來的小宇也沒多想就來到了小醫院。他拿起壹個小聽筒和壹個小註射器,體面地成為了壹名小醫生。其他陸續進來的小朋友經過壹番觀察,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區,每個小朋友都很投入,很開心。
小班下學期,班裏的孩子對角色遊戲還是很感興趣,角色遊戲的內容還是和上學期小班壹樣,有娃娃屋,理發店,小醫院,小菜場。今天,仔仔獨自來到幼兒園。她走進洋娃娃的房子,不假思索地拿起了洋娃娃。下面的彤彤也趕緊來到娃娃家開始做飯。很快,玩偶之家人滿為患,但活動室的其他區域卻很少有人光顧。看到豆豆也想擠進娃娃家,我向他建議:“娃娃家的娃娃病了,小醫院沒有醫生。妳願意當醫生看娃娃嗎?”誰知,豆豆不悅地搖搖頭,最後擠進了娃娃家。這壹天,娃娃家有十幾個孩子在玩遊戲。自然,他們玩得不開心。小班幼兒自主遊戲以角色遊戲為主。從上面兩個例子來看,他們對遊戲內容的反應大相徑庭。原本很吸引孩子的遊戲內容變得無人問津是什麽原因?我覺得遊戲素材和空間分隔會給孩子帶來不壹樣的遊戲引導。小班的孩子上學期喜歡在桌面上操作擺弄這些遊戲資料。所以當時把娃娃家、理發店、小醫院、小菜場平行分開比較合適。但是下學期的小班,孩子開始有了壹定的遊戲目的,遊戲有了特定的場景。所以遊戲區域的劃分應該改變。如果還是不斷的平行劃分,孩子不會有新鮮感,會影響孩子遊戲的積極性。
隨後,我調整了幾個區域的分離。把小醫院分成“門診”和“病房”兩個區域,在小醫院掛窗簾。果然,這個變化吸引了很多孩子到小醫院。有的人在“門診”忙著給病人打針,有的人躲在“病房”成了小病人。小醫院的人口正在興旺。我縮小了理發店的空間,但是放了更大的鏡子,提供了很多漂亮的頭飾。理發店雖然變小了,但是材料豐富多了,理發店裏充滿了孩子們的笑聲。我還對小菜場的整體位置和空間進行了重新劃分和重新布局:小菜場的貨架圍成壹圈,讓賣菜的人坐在中間,方便操作,買菜的人也拿著自己的菜,大大改善了小菜場的混亂環境。通過此次調整,不同活動區域的特色和功能更加突出,原本沒有發展空間的遊戲有了新的展示內容。
第四,角落遊戲中老師的正確引導是孩子獲得充分體驗的保證。
區角活動充分給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也給孩子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們老師壹定不能壹哄而上,要耐心等待,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體驗。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老師是很好的觀察者,發現問題的時候,老師也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比如在壹次遊戲中,我發現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在工作時挖豆子。他每舀壹勺,就會有很多豆子掉到地上,灑在桌子上。我又急又氣,憋不住了。我跑過去幫他舀,訓斥他。陳老師看到了,趕緊制止我的行為,讓我不要打擾他工作。是的,在角落遊戲中,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摸索操作,不要急於直接指導,盡量讓孩子自主主動地玩遊戲,多放手,多鼓勵,少動手。讓孩子在探索中經歷成功和失敗,讓孩子有機會改正錯誤,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提高探索能力。在每壹項活動中,老師都應該是欣賞者。老師應該肯定孩子們的壹個小發現和壹個小作品。老師要盡量展示孩子所有的“成果”,比如平面作品,立體作品可以掛在空中,也可以放在桌子、櫃子上,給孩子直觀的成功體驗。
總之,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求以及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把握幼兒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的個體差異,分析其近期發展領域,並據此設計活動。教材投入使用後,教師要觀察孩子的使用情況,反思教材所包含的能力要求是否適合孩子的發展水平,並對教材進行相應的調整。
孩子們對地區活動的興趣逐漸增加。如果他們的興趣保持得好,他們的技能就會提高。只要有興趣和技能,孩子們就會快樂地玩耍,創作出許多有趣的作品,這將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加強他們的創造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
參考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2.華愛華:《兒童遊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38+02。
3.林佩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