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服務業外商投資研究綜述

服務業外商投資研究綜述

隨著服務業的國際化發展,外商直接投資轉向服務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以下是我關於服務業外資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服務業外商投資示範論文1: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效應及東道國的對策摘要:隨著中國服務業的進壹步開放,將會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這壹領域。跨國公司投資服務業對東道國服務業的發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本文主要探討服務業跨國投資對我國的雙重影響,分析利弊,提出對策,並對即將全面開放的服務業市場提出建議。

關鍵詞:服務業;溢出效應;內向效應

第壹,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影響

積極影響:溢出效應

溢出效應是指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經濟利益和經濟增長或發展能力的間接影響。這種溢出效應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這裏主要討論正溢出效應。外商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主要表現在影響經濟增長的除資本和勞動力以外的其他要素上,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的貢獻可以分為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遷三個方面。

1.產業結構效應。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是指第壹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壹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工業和服務業取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重要地位的過程。第壹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越小,產業結構變動越快,產業結構升級程度越高。論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效應——基於日本學者赤松要的?鵝飛模式?最有名的。赤松要認為,壹個國家壹個行業的發展壹般要經歷幾個階段,如進口、本地生產、出口發展和出口增長。隨著壹個行業的進口越來越多,國內生產和出口相繼出現,其圖形如雁行。?鵝飛模式?說明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效應來源於對東道國比較優勢的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帶來了什麽?壹個包裹?資源,特別是技術和管理技能,不僅有助於中國建立新的產業,還可以提升傳統產業,使內向型產業演變為外向型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大部分第三產業部門開放度的提高,以及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調整,第壹產業投資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二產業制造業比重與日俱增,這與前幾年跨國投資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密切相關。雖然第三產業中服務業作為新的投資熱點增速並不明顯,但服務業投資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趨勢。因此,第三產業投資占GDP的比重將與日俱增,這將帶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從制造型國家向服務型國家轉變。

2.技術溢出效應。技術是壹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包括生產技術和方法,還包括管理技術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人力資本與研發;衡量技術進步的資本。根據內生增長理論的分析,技術進步主要來源於人力資本和研發投入;資本的生產。因此,外國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也應該通過人力資本和研發來實現;d資本兩個渠道來實現。對人力資本的影響主要是跨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對當地員工的培訓。以及訓練有素的員工?跳槽?它是技術擴散的主要方式。外國直接投資研發;D資本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跨國公司在華外國分支機構開展的R&D活動在壹定程度上增強了技術擴散效應;第二,跨國公司參與中國市場競爭的競爭效應。從長遠來看,當外國公司和本土公司在同壹個市場上相互競爭時,本土公司為了不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必然會增加研發經費,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包括設備和工藝流程等硬技術,以及管理和營銷等軟技術。但是,服務業所包含的技術組合不同於制造業。FDI不是服務業獲取硬技術的主要途徑,但軟技術是知識和技術轉移的主要形式。比如銀行、保險、餐飲等行業,投資者會對子公司進行壹系列技能和知識的培訓。

3.制度變遷的影響。制度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制度變遷上,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主要表現在產權制度變遷、市場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變化和對外開放程度四個方面。壹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在壹定的制度框架內實現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的開放行為之壹,這本身就是壹種制度變遷。此外,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來自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必須改善市場環境,從而促進中國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制度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壹個國家會通過制度變遷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從而產生制度績效。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的制度績效主要是指它通過影響壹些決定中國制度供給和需求的因素來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

(二)負面效應:內向效應

1.大多數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旨在開發市場,尋求非交易性活動,並可能以對外支付的形式匯出利潤。因此,可能不僅對增加外匯收入沒有作用,反而可能對國際收支產生負面影響。許多跨國公司通過利潤轉移避稅,嚴重幹擾了東道國的市場秩序。上世紀90年代末,跨國公司壹年逃稅達300億元,相當於中國近年來財政收入的二十分之壹。60%以上的外企非正常虧損。目前,中國有40多萬家外資企業,每年虧損超過6543.8+0.20億元。然而,相當多的外國企業通過各種避稅方法轉移利潤,導致賬面上出現大量虧損。

2.東道國的相關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在東道國原有的高度保護下,如銀行、電信、旅遊等行業,其國內市場並不是完全競爭的,甚至是壟斷的,因此適應市場、提高競爭優勢的能力有限。隨著外資進入這些行業,東道國原有的國內企業在資金、經驗、技能、創新等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跨國公司往往憑借雄厚的資金,大規模收購當地同行業企業甚至龍頭企業及其原有品牌,從而在當地形成技術、品牌、市場、產業的壟斷。這種情況在我國很多行業都存在,有的還非常突出,不僅嚴重壓制了民族產業的發展,而且在品牌市場壟斷形成後也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對我國經濟和產業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3.外資服務機構與東道國本土企業爭奪人力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其工作條件和薪酬條件可能導致大量優秀人才流向外資企業,給本土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困難。以金融行業為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大量中資銀行骨幹跳槽或高薪聘請到外資銀行,給發展不足的中資銀行帶來雙重風險和壓力。

4.服務業的外資並購可能帶來三大風險。如果東道國政府管控不力,缺乏有效的規章制度,在制度上可能帶來嚴重的國內經濟動蕩;如果在公用事業的管理和私有化方面沒有強有力的控制,就可能導致私人壟斷;此外,由於各國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較大,外資在這些領域的運作容易造成沖突和傷害。

二,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對策

2000-2002年服務業FDI平均流入量為6543.8+028.05億美元,2002年存量為2596.89億美元。服務業占2002年FDI流入總量的24.7%,占總存量的31.4%;中國將履行入世承諾,進壹步開放服務業,因此服務業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潛力巨大。出門?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以在這種?帶進來?然後呢。出門?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前提下,科學分析環境,建立和強化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服務業FDI的積極效應,提高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水平和能力。

1.進壹步提升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提高服務業承接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

根據產業投資的壹般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者的等量資本投資在與母國產業發展結構水平相同或更高的地區可能比在產業發展結構水平較低的地區獲得更高的回報。就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而言,由於國際服務業結構正在向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只有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國家(地區)才能為國際直接投資提供更高的收益,吸引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鑒於目前我國服務業結構層次較低,餐飲、商業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服務業仍占主要地位,電信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比重較低,無論是從我國未來產業結構調整還是吸引更多國際直接投資來看,都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不斷優化服務業結構,提高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改善國內服務業的產業結構和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有兩個方面。

壹是優先發展支撐國民經濟高效運行的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積極發展旅遊、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這些都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只有充分發展這些產業,才能形成高水平、合理的現代服務業結構體系。

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壹般來說,國際產業轉移有三個層次:項目外包、離岸和對外直接投資。具體形式包括新設投資、並購、風險投資等。服務業的國際產業轉移也不例外。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中國企業承接國際工程外包,有關部門為國內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詢服務,引導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工程外包市場,承接外包項目,與國外服務企業有效合作;允許和鼓勵外國投資者通過並購方式來華投資,營造有利於吸收M&A投資的制度環境,為服務業跨國公司參與企業重組和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2.盡可能利用FDI的溢出效應,盡量減少內向效應。

溢出效應是否容易實現取決於東道國公司投資和學習吸收外國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動機。外資不僅帶來了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知識,而且通過外資在中國的運作和培訓,可以學習到先進的專業技能、營銷理念和科學的管理經驗。間接作用有兩個,壹是服務於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二是為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做出表率。中國企業可以嘗試加入跨國公司的戰略聯盟,參與其產業鏈和國產化進程,獲得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國內機構和機制,監督外資在中國的發展,減少內向效應。貿發會議認為,發展中國家在服務業吸引外國投資時必須謹慎。因為在壹些壟斷性行業(如電信服務)或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領域,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很容易濫用市場力量,導致私人壟斷。此外,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價格也會對國內經濟造成損害。在人力資源方面,我國政府應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整體水平,改革戶籍和人才管理制度,降低人才流動成本,既能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提供人力資源,又能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其與中資企業爭奪優秀人才的優勢,保證中資企業有足夠的人力資本、知識積累和技術創新能力。

3.提升國內服務消費水平,解除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後顧之憂。

投資生產的產品能否在市場上出清,是影響投資的最終限制因素。理論上,只有當所有產品都能賣出去,市場出清,投資才能成功再生產。服務業投資也不例外。目前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城市化進程緩慢,城鄉差距過大,客觀上限制了服務業發展的需求空間;另壹方面,由於過去對服務業和服務消費的壹些偏見,將服務業視為無形生產而忽視其高附加值,將簡單的工業化等同於工業發展,而忽視服務業對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支撐作用,過分強調服務業的消費而忽視其工業化,導致長期以來對服務業發展重視不夠,服務消費徘徊在較低水平。國內部分服務業發展不足,無法吸引外資,與市場需求不足不無關系。因此,培育居民服務業消費能力,提高國內服務業消費水平,將成為解除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後顧之憂,吸引更多國際直接投資的重要舉措。

參考資料:

【1】蔣誌美。當代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新趨勢及中國的對策[J]。經濟縱橫,2006,(9)

[2]趙淑華,鄭松。服務業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的經濟效應分析[J].國際貿易探索,2006,(1)

[3]丹尼爾斯,P.W .世界經濟中的服務業,美國牛津劍橋大學出版社,1993

[4]張,凱文·h .(1999)。?在壹個發展中大國,外國直接投資如何與經濟增長互動?中國的情況?。經濟系統,23(4).291-303

服務業外商投資範文二:中國服務業投資的開放進程與政策啟示I .服務業投資壁壘的界定

根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投資壁壘是指為促使外國投資者達到壹定的績效標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投資準入壁壘、投資運營壁壘和投資退出壁壘。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措施所指的投資壁壘僅限於扭曲國際貨物貿易的投資措施。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將外國直接投資的壁壘分為三類:市場準入限制、所有權和管理限制以及業務限制。因此,壹般來說,投資壁壘主要是東道國政府制定的阻礙外國企業在本國投資行為的政策和措施。也就是說,任何直接或間接增加外資企業生產或銷售成本的政策和措施,都可能被外國服務提供者認為是投資壁壘。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個具體的國際多邊協定來界定服務業的投資壁壘,但許多國際和區域貿易協定中規定的投資措施實際上就是服務貿易中的投資壁壘。本文主要分析中國服務業政策性投資壁壘的演變。

二、中國服務業投資的開放進程

(1)嚴格限制訪問:1979 ~ 1987。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所以采用?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實行工業第壹,服務業第二的國際開放路徑。這壹階段是中國利用外資的初級階段。初步建立了管理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框架,創造了基本的投資環境,制定並頒布了管理外國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形成了初步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框架,實施了區域外國直接投資優勢政策,嚴格限制了允許外國直接投資的行業。這壹時期允許進入的行業主要是制造業,服務業整體投資壁壘很高,但旅遊、房地產、餐飲服務領域對外資的限制相對寬松。1987年底,原國家計委發布《關於引導吸收外資方向的暫行規定》,將外商投資項目分為鼓勵類、允許類、限制類、禁止類四類。其中,外商投資領域受到較大限制,服務業開放未提上日程,禁止和限制投資壁壘較高。

(二)後續發展:1988 ~ 1995。

經過壹段時間的發展,中國的投資環境逐步規範和改善,但對外開放的部門仍集中在第二產業,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政策沒有明顯放松,投資壁壘仍然較高。大多數服務部門,特別是生產性服務部門,尚未向外資企業開放。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禁止在下列行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二)國內商業、對外貿易和保險;(三)郵電通信;(四)中國政府禁止外商投資的其他行業。第五條規定,在下列行業限制設立外資企業:(1)公用事業;(2)交通運輸;(3)不動產;(4)信托投資;(5)租賃。可以看出,禁止和限制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雖然對外資企業的出口規定及其對出口比例的限制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從過去的70%提高到40%,但由於服務業投資壁壘較高,這些規定並沒有對服務業利用外資產生實質性的激勵。

1992 ~ 1995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自由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但這壹階段主要是放寬第二產業的投資壁壘。對於服務業來說,壹方面由於重工業輕服務業的思想,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重視;另壹方面,由於金融、電信、交通等服務業被認為是自然壟斷領域,不適合對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開放,因此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1995期間,我國重新發布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同時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了鼓勵類、限制類和禁止類項目,除此之外,均允許對外開放。《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已成為引導外資進入的重要法律文件。

(3)逐漸減少:1996-2001年。

1995年底到2001 11 5年底這段時間,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階段。隨著中美雙邊關系的發展和高層互訪,中國政府代表團的權威增加,在關鍵時刻作出政治決定。1999年與美國達成雙邊協議,掃除了中國滅亡的主要障礙。後來,中國和歐盟就中國人壽達成了壹攬子協議。這些談判中的障礙主要體現在:農產品的關稅減讓,以及服務貿易的開放領域和程度。在此期間,中國頒布了壹些新的涉外法律法規,其中壹些專門針對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比如2001年8月4日,外經貿部發布《外商投資租賃公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允許投資公司為境內企業提供相關技術培訓。但要求外商投資租賃公司只能以合資或合作形式設立,並引進國際先進租賃公司的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租賃業的發展,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0年6月23日,衛生部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聯合發布了《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適當放寬了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或老、欠發達、邊緣、貧困地區設立合資醫院的條件。此外,有關部門還出臺了《中外合資外貿公司試點暫行辦法》、《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外商投資鐵路貨物運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外商獨資航運公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公布這些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以合資方式從事鐵路貨運;擴大了投資者在中國醫療機構、租賃、航運公司等行業可以擁有的股權和經營權。

《外商投資導向產業目錄》在1997再次修訂,大幅增加了對外商投資開放的行業和部門,許多新領域逐步開始對外商開放。比如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礦產開發等行業,很多國家都將其視為關系到本國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領域,中國將其列為鼓勵外商投資行業。最引人註目的是對銀行、保險、外貿、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零售業務和其他服務業的有限開放,這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是走在前列的。完全禁止外資進入的行業已經有限,其中服務業主要是新聞和廣播影視。

在這個階段,中國也開始意識到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由於服務業在世界談判中對外開放的壓力,開始放松對服務業的管制,減少服務業利用外資的限制。

嚴格遵守世貿組織承諾:2002-2006年

2001 65438+2月1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在世界各國的法律中,中國對服務貿易做出了相當大的承諾,其中大部分是針對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按照向世界作出的承諾,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在商業、外貿、交通、醫療、教育、金融、保險、電信等各類中介服務領域進壹步放寬對外資的限制。,使外商能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作用。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或修訂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條例》、《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等。,加強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管理。

為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

2002年3月11,再次修訂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的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壹步開放了投資準入。主要變化有:壹是鼓勵類目錄由186增加到262,限制類目錄由112減少到75,大幅放寬了行業準入限制,其中最突出的是將以前禁止外商投資的電信、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建設首次列為開放領域。二是進壹步擴大服務貿易的開放,如外資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金融、商業、外貿、運輸、旅遊、法律服務、會計審計、音像制品、外商商業特許經營、直銷等行業,都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開放的領域、數量、業務範圍、份額比例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更加寬松的規定,使服務貿易成為壹個新的領域。據此,在服務貿易外商投資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方面,正在制定建築、會計服務、教育、商業、物流、醫療、教育、民航等行業的市場準法規和相關法律法規。2004年,根據發展需要,國務院第五次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壹步縮小了服務業的限制和禁止範圍。

㈤總體減少:從2007年至今。

2006年過渡期結束時,中國全面履行了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承諾。隨後,新修訂的《外商投資指導產業目錄》也於2007年6月5438+2月1日生效。在服務業方面,在全面落實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同時,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積極穩妥擴大開放,增加了承接服務外包、現代物流等鼓勵性內容。減少限制類和禁止類項目,將原來限制外商投資的貨物租賃、貨代、外貿公司調整為允許類項目,將原來禁止外商投資的期貨公司、電網建設、運營列為開放領域;放寬了金融業外資準入限制,鼓勵類包括銀行、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保險公司(外資投資壽險公司比例不得超過50%);證券公司(限於承銷a股、承銷b股和h股、承銷和買賣政府和企業債券,外資比例不超過1/3);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49%)、保險經紀公司、期貨公司(中方控股)。但對於壹些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性、敏感性行業,對外資開放更為謹慎。

新的外商投資指導產業目錄標誌著我國服務業進入對外資企業全面開放階段,投資壁壘進壹步降低。但為了抑制房地產泡沫,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房地產業列為限制類外商投資行業,以規範房地產市場管理。

第三,政策影響

從中國服務業投資壁壘的演變來看,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是漸進的。投資壁壘的設置不僅與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國家產業政策有關,還與國際壓力(如WTO談判)有關。目前,中國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仍存在諸多限制。隨著過渡期的結束,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自由化將面臨進壹步的壓力和挑戰。在全球服務業外資自由化的背景下,政府有兩種戰略選擇:逐步降低國外投資壁壘和促進國內服務業競爭。

減少外國投資壁壘

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降低服務業的投資壁壘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回避的問題。但鑒於降低投資壁壘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及壹些服務部門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東道國不會盲目降低投資壁壘。在國際壓力下,開放是必然的,但不會壹蹴而就。由於不同的服務部門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在設置投資壁壘時,應針對不同的服務部門選擇不同的投資壁壘。對於成熟的服務領域,可以選擇投資壁壘較低的;對於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的部門,可以選擇投資壁壘較高的。對於不涉及國家安全的服務領域,可以選擇投資壁壘較低的;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服務領域,可以選擇投資壁壘較高的。而且,對於同壹個服務部門,時間可以作為自由化的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壁壘。當該部門競爭力較弱時,選擇較高的投資壁壘;當部門具有壹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可以選擇較低的投資壁壘。可見,中國可以通過靈活控制投資壁壘,有步驟、有計劃地向外資開放服務市場。每個階段都要選擇最有競爭力的部門先開放,為以後不具備開放條件的部門創造條件。

(B)促進服務業的競爭。

我國服務業壟斷程度高,市場競爭嚴重不足。中國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應打破國內服務業的壟斷,降低市場準入壁壘,依靠自身競爭促進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雖然促進服務業的國內競爭會增加國內服務生產者的生存壓力,但國內服務消費者或使用者(例如,當服務被用作生產商品或其他服務的中間投入時)將受益於服務價格的下降。同時,鼓勵競爭將有利於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抑制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擴張。因此,東道國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促進除涉及國家利益不宜對外開放的其他服務部門的充分競爭,並將促進競爭作為促進本國服務業發展的長期戰略。

關於服務業外商投資論文的相關文章分析:

1.中國服務貿易論文

2.淺談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

3.關於國際服務貿易的論文

4.廈門現代服務業現狀分析及發展思路。

5.論中國的貿易政策文件

  • 上一篇:沈陽傳統教育論壇張華老師
  • 下一篇:七言書房對聯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