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裏看,發現書店從外到內的畫廊裏掛滿了花鳥畫,牡丹、蘭花、菊花、芭蕉、竹子、鴿子等等。畫風簡約大氣,透視合理,或濃或淡,古色古香。
金小海,1963,浙江臨安人。現任中國國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院士,杭州蘭亭畫院院長。師從中國美術學院花鳥畫家陸抑非教授。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門收藏。G20峰會召開時,普京等20國元首開會的會議室墻上醒目的牡丹圖出自他之手。
當天,展會現場還舉行了義賣活動。在短短20分鐘內,籌集了65438+萬元,這筆錢捐給了浙江省慈善基金會蔡紅基金。
?跟隨畫家師傅進行藝術啟蒙。
但因為家庭,他選擇了參軍。
金小海8歲開始學畫,“老師”是村裏的繪畫大師。
那時,壹些花應該被畫在家具上以顯示幸福。所以畫師師傅可以畫出簡單的圖案。金小海覺得有趣,跟著塗鴉。從這裏開始,金小海嘗到了繪畫的樂趣,也自己積累了壹些繪畫基本功。
後來金小海覺得畫家的繪畫水平不如自己,就翻出父親的古籍,開始按照上面的山水圖臨摹。
畫畫的愛好壹直在堅持,但金小海不敢想把它變成自己的事業。“我家窮,有四個兄弟,家裏欠了1000多塊錢。如何看待那個時代的1000元這個概念,比現在的1000元還要可怕?”結果金小海沒讀完高壹就輟學了,在農村掙工分,壹天兩毛五。“我壹天掙這麽少的錢,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還清家裏的債務。”於是,有了主意的金小海決定參軍,為自己和家人尋找出路。
?進入部隊後,金小海開始了自己的“許三多”成長歷程。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操場打掃幹凈。“妳勤快領導才能看重妳,妳才能留在部隊。”
雖然壹心紮根部隊,但金小海從未放棄自己的愛好。“其他戰友周末去喝酒打籃球,我就把自己關在宿舍畫畫,像個苦行僧。”
金小海的努力沒有被辜負。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得到了領導們的賞識。於是,他只在公司呆了壹年,然後就被調到機關了。從25團,到臺州軍分區,再到浙江省軍區,他用手中的畫筆壹路耕耘,看著它從壹根救命稻草成長為參天大樹。
?專攻花鳥壹舉成名。
否定自己,突破創新。
在工作中,金小海的繪畫天賦被用於繪制作戰地圖。工作之余,他依然日復壹日地琢磨著如何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
1985年,調任省軍區的金小海想向他仰慕已久的中國美術學院花鳥畫家陸抑非教授取經。但是陸抑非不打算接受他,因為他太年輕了。然而,金小海沒有放棄,還表現出他的“許三多”式的固執,每周去壹次陸抑非。面對金小海的頑固派,陸抑非也驚喜地發現這個年輕人帶來的作品比上個月好,於是接受了他。從此,金小海終於走上了學院派繪畫的道路。
師從陸抑非後,老師告訴金小海,如果妳想畫壹幅好畫,就不要貪心。“太多了,妳嚼不動。”於是,金小海聽從了老師的建議,放棄了人物和山水,開始專攻花鳥。
金小海作品中的蘭、竹各有風格,筆法有節制有提升,用墨得當,虛實錯落。
65438-0990金小海作品《秋夜》被中國美院收藏為示範作品。“這是什麽概念?也就是說,以後中國美院的學生學習、臨摹妳的畫,就是很大的認可。”金小海說。1992年在西陵出版社舉辦“百米蘭花卷”及花鳥展。
1995年,金小海作品《中國大花蕙蘭》獲“圖書聖杯”國際銀獎(金獎空缺)。這是金小海的第壹個國際獎項。他激動得連當時只有三四歲的女兒都感受到了父親的大義,激動得拿著壹張紙蹲在地上說要畫畫。
金小海的家鄉村原名五馬村。後來金小海成名後,趕上三村合並,想改名。於是村長直接以金小海的名字給村子命名,將村名改為“金馬村”,並邀請金小海為村子題詞。
故事旅行到這裏,已經完成了壹個貧困兒子的蛻變。但是對於壹個藝術家來說,這還不夠。
“畫家的生活很辛苦。我50歲之前從來不打牌。”金小海說,即使是現在,他每天也只睡四個小時左右。如果他晚上8點睡覺,他會在淩晨2點起床畫畫。
“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否定自己。如果妳總是滿足於自己以前的作品,妳就不會進步。”
“用古人創造新意,用我們自己的方法創造天地”,金小海在傳統畫派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大膽突破,創作出了壹幅既蘊含深厚傳統文化又具有時代新意的作品。比如當天展出的《古宅春韻》就是這樣的作品。雅致的房間裏,八仙的桌上放著壹卷古書,典型的明清風格,青花瓶裏放著壹束牡丹。透過窗欞,院子裏幾束玉蘭正在盛開。雖然也是牡丹圖,但這幅畫完全是水墨繪制,古色古香,內暗外明,交織成壹幅寧靜、古樸、充滿活力的書香門第畫卷。
此次展出的62件作品見證了他壹路走來的藝術歷程。畫冊裏有過去做過的,印過的畫,人民大會堂和G20峰會上掛的牡丹圖壹壹對應的復制品,還有這次展覽的新畫。比如20米長的《白蘭圖》,金小海熬夜創作主體部分。被譽為“蘭花天才”的他用這幅圖向本次展覽的參觀者致敬。“以藝術展的形式,聽聽大家的批評,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裏,才能繼續改進。”
熱心公益多年。
責任感驅使刷停。
展覽當天,還舉行了義賣活動。在短短20分鐘內,籌集了65438+萬元,這筆錢捐給了浙江省慈善基金會蔡紅基金。
金小海壹直非常關心公益事業。汶川地震時,他捐了50萬。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助殘日,作為省殘聯理事的他拿出自己的壹幅畫進行義賣,所得的65萬元全部捐給了省殘聯。有壹次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壹個小男孩病了,需要做骨髓移植,但是手術費用還是六七萬。金小海馬上把畫拿出來義賣,給小男孩補了手術費。
金小海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捐了多少錢,但他毫不猶豫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肯定有幾百萬,我還沒算。我只是覺得如果我現在有壹點能力的話,壹定要有責任感去幫助那些無力解決自己生活困難的人。”
責任是金小海壹直在強調的詞。他回答為什麽能像苦行僧壹樣堅持畫畫幾十年的時候,答案也是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大概包含了他對中國繪畫事業的責任感,對自己畫家生涯的責任感,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此時的他,又回到了臨安五馬村走出來的窮小子,因為要幫家裏還債,壹頭紮進了未知的遠方。
只是現在,他比那時更有力量和信心。
我們贊賞他的慈善行為。